几天之后,齐侯率领大军来到上蔡(河南省新蔡县),七路诸侯陆续也都到了,都是国君亲自带队,队伍整齐,军威雄壮。
都有哪七路?分别是:宋桓公御说、鲁僖公申、陈宣公杵臼、卫文公毁、郑文公捷、曹昭公班、许穆公新臣,连同霸主齐桓公小白,共是八位诸侯。
其中许穆公(男爵)是带病前来工作,一路疲劳,当晚,死在军营。
齐桓公为他举办丧礼,停留三天,命令许国用侯爵的礼仪安葬许穆公。
七个国家的联军往南进发,来到楚国的边界。
只见在边界上早有一人,打扮整齐,在道路左边(楚国以右为尊)停车等候,磬折(qing she)而言(弯腰说话):“来者可是齐侯?请通报一下,就说楚国使臣恭候很久了。”
这个人姓屈名完,是楚国的公族(王室成员),官拜大夫。今天是奉了楚成王的命令作为行人(使者),到齐军来谈判的。
齐桓公说:“楚国人怎么会提前知道我军的行动目标是来到这里呢?”
管仲说:“这肯定是有人走漏了消息。既然他们派来使臣,必然要说些什么,我就用正义来谴责他,让他自己觉得理亏,最好是不用战斗,就让他们屈服。”
管仲于是就乘战车出来,在战车上与屈完拱手相见。
屈完开口说:“我君主听说贵国军队进犯本国,派小臣我前来交涉,齐、楚两国各安守本土,齐国位于北方,楚国靠近南方,这是风马牛不相及呀?不知道为啥贵国涉足到我们这里?请您解释一下原因吧。”
这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典故的出处。
注:【风马牛不相及:成语,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就是说,齐国与楚国相隔千里,但齐国寻找借口,联合盟国,准备讨伐楚国,是别有用心的。当人们要采取行动的时候,总会去找一些借口,发动战争更需要借口。而在借口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动机,通常也是和利益有关的。
该成语的原意是说马、牛奔驰,逃逸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形容地域广大距离遥远,也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管仲回答说:“当年周成王把齐地封给我先君姜太公,让召康公(召公奭)传达王命,命令‘五侯九伯,你世代拥有征伐的权利,用以夹辅(辅佐)周王室,齐国的地盘,东边至大海,西北至黄河,南边至穆陵(穆陵关),北部至无棣(山东滨州市无棣县),但凡有不拥戴周王天子的,你就不要宽恕他!’自从周王室东迁,诸侯放恣(放肆,不服从管理了),我齐侯奉命主持盟会,恢复祖先的权利和荣誉,你楚国在南部荆地,应该每年贡奉包茅(茅草,箐茅),供王室祭祀之用。自从你们停止供奉,都没有用来缩酒(过滤浊酒)的了,祭祀用的酒都是浑浊的了。所以我们奉命来讨伐你们。况且当年周昭王南征死在途中,也是由于你们楚国作乱,你们楚国还有啥话说?”
注:1.【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诸侯】
2.【穆陵:穆陵关,山东临沂市沂水县马站镇】
3.【周昭王南征:周昭王十九年南征楚国,薨于汉水,全军覆没】
屈完回答说:“周王室失去了领导力,不给进献供奉的,天下诸侯多了去了,难道只有我们楚国吗?既然这样说,没有供奉包茅王室挑理了,那我们认错。一定照办,不敢违抗王命了。至于周昭王南征死于途中的事,只是意外翻船淹死了,你们可以去水边打听打听,我们可不敢承担这个责任,好的,我回去向君主汇报。”
说完,就坐车回去了。
管仲向齐桓公汇报说:“楚国人倔强,没能说服他,还是应该进兵逼迫他屈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传令,八国军队一同进发,直至陉(xing)山,此处离汉水不远。
注:【陉(xing)山:又称邢山,河南许昌市长葛市西北15公里,属伏牛山系嵩山山脉。以山为界,北属新郑,南属长葛】
管仲下令:“就在这里驻扎,不许前进了。”
各路诸侯都说:“大军已经深入到此了,为什么不渡过汉水,与他们决一死战。”
管仲说:“楚国既然提前派来使臣,就说明早有防备,一旦交战,就不能和解了。现在我们屯兵在这里,做出要进攻的架势。楚国畏惧我们人多势众,必然会再次派人来谈判,那时就可以和谈了。为了征讨楚国而出兵,换得楚国屈服而撤兵,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呀。”
诸侯都不太相信,意见不统一。
却说楚成王已拜子文为大将,筹集大量兵马驻扎在汉水之南,只等各路诸侯渡过汉水,就出兵攻打。
探报:“八国军队,都驻扎在陉山。”
子文上奏说:“管仲深知兵法,不打没有把握的仗。现在八国军队停留在那里,不发动进攻,必定是使用什么计谋呢。应该再派出使臣前去,探明虚实,观察一下动态,或战或和,再做决定不迟。”
楚成王问:“这次派谁去呢?”
子文说:“屈完既然与管仲见过面,还是让他去吧。”
屈完上奏说:“我上次已经承认没有供奉包茅的错误了。君主如果想要讲和,我可以前往,解决两国纠纷;如果想打,那就另派别人吧。”
楚成王说:“你到那里随机应变吧,我不限制你。”
屈完再次前往八国军营谈判。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56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