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烧粮草 决战前夕 她的画像

在朔州的一处隐秘营帐中,气氛显得格外紧张。墨琴正皱着眉头,向李昭宁汇报着最新的情报:“据我们得到消息,朔州公孙恒几次打退了阿诗勒部,击退了熊师,照目前看来,鹰师,很快就要进攻朔州了。”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担忧,眼神紧紧地盯着李昭宁,似乎在等待着她的指示。

李昭宁坐在营帐的主位上,神情沉稳而冷静。她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三位将军到其他三州了吗?”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墨竹连忙回答:“陛下已经派遣三位将军前往了,据最新传来的消息,三位将军已经打退几次进攻了。”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但同时也有着深深的忧虑。毕竟,敌军的实力不容小觑,三位将军能否持续抵御,还是一个未知数。

墨竹接着说道:“朔州城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粮草不足,据估算,就在这几日了。”她的声音越来越低,眉头紧锁,仿佛已经看到了朔州城破的悲惨场景。

李昭宁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转向墨琴,问道:“再等等,墨琴让你栽种的花,怎么样了?”她的声音突然变得柔和起来,似乎是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寻找一丝轻松。

墨琴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回答道:“当然,花花草草我最喜欢了,还有您吩咐的防虫液,也已经做好了。”她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仿佛在这些细小的事情上找到了一丝安慰。

就在这时,墨菊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她的脸上满是焦急:“三州传来消息,延利可汗下令让鹰师十日之内攻下朔州,延利可汗他们在其他三州没能讨到便宜,往朔州来了。”她的气息有些急促,显然这是一条极其紧急的情报。

李昭宁的眼神顿时变得锐利起来,她果断地下令:“好,墨竹留在营里,就地掩藏,不要暴露,等待我们消息,其他人跟我走,去刺史府。”

“是!”众人齐声应和,然后迅速地行动起来。

夜幕笼罩着刺史府,寂静中透着一丝紧张。李昭宁独自一人悄然来到刺史府,她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她身着一袭黑色披风,步伐轻盈而坚定,仿佛带着某种使命而来。

刺史府内,公孙恒正伏案疾书,全神贯注地撰写着降表。他的眉头紧锁,笔锋飞快地在纸上舞动,似乎要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全部倾诉在这纸上。汗水从他的额头渗出,滴落在纸上,晕染出一片淡淡的水渍。

就在他写得入神之时,一道轻柔的声音突然在房间内响起:“刺史的字,不错啊。”

公孙恒猛地抬头,只见李昭宁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的面前。他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连忙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行礼:“长公主,下官参见长公主。”

李昭宁微微点头,示意他不必多礼。她的目光扫过公孙恒疲惫的面容,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她知道,此时的公孙恒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她的到来,就是要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长公孙刺史不必多礼,刺史,别来无恙。”李昭宁的语气温和而坚定,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公孙恒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

公孙恒看着李昭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长公主,朔州……”他的声音有些颤抖,透露出对未知的恐惧。

李昭宁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一种自信和从容:“放心,我既然来了,就不会让朔州出事的。”她的眼神坚定而深邃,

公孙恒听了她的话,心中一动,连忙问道:“长公主是有办法了?”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李昭宁点了点头,说道:“嗯,刺史,召集将领们,来议事吧。”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公孙恒深吸一口气,心情略微平复了一些。他说道:“嗯,好,长公主请跟下官来。”说完,他便转身在前面带路,脚步比之前更加坚定。他知道,只要有李昭宁在,朔州就有希望。

李昭宁跟在他身后,步伐稳健而自信。

公孙恒站在长公主李昭宁身旁,微微躬身,神情肃穆地介绍道

公孙恒:“长公主,其他人,您都认识。这位是刚来不久的轻车都尉李十四。”

李昭宁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李长歌身上,眼神中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

李昭宁:“好。”

李长歌单膝跪地,抱拳行礼,语气坚定而有力

李长歌:“末将李十四参见长公主。”

李昭宁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和无奈

李昭宁:“李长歌,做人要有自觉。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做回永宁郡主李长歌,堂堂正正活在世上;要么此战过后李十四不复存在,就此隐姓埋名,隐居山林或者离开大唐疆域。”

李长歌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解和委屈

李长歌:“你什么意思?你要赶我走?现在朔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昭宁打断她的话,声音更加冷峻

李昭宁:“少自我感动。你的身份会牵连别人,你不知道吗?一旦你的身份曝光,李建成之女化名潜入军营,会不会动摇军心?在座的这些人,会不会因为你被问罪?朔州城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也不多。别以为你学了点阵法,就真当自己天下无敌了。就你那两把刷子,还不够看的。”

李长歌咬了咬嘴唇,眼中泛起泪光

李长歌:“我……我没有……李昭宁,你知不知道现在朔州危急……”

秦军师上前一步,拱手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