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昭宁静静地站在府门前,微风轻拂过她的发丝,带来一丝凉爽。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和坚定。
凌不疑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和期待。他知道,南昭宁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子,总觉得南昭宁面具下会有一份惊喜,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期盼什么。
从程始的反应来看他并不知道董仓管倒卖军械一事,确认之后,凌不疑让人将董仓管押入廷尉府。随后对南昭宁说道:“南将军随我一起进宫吧,想必圣上已经等着急了。”
南昭宁明白圣上等着急了是真,凌不疑想看她真实模样也是真。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凌不疑因血缘想要亲近的缘故,也有对未来的不安和担忧,在她看来凌不疑是凌益的儿子,她二人将来会不会刀兵相向,还有她多年未见的姑母。
她望了望天空,进宫势必会摘下面具,恢复身份。所有人就都会知道她还活着。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然而,她知道,她不能退缩。她是霍昭,十五年了,她要面对自己的过去,有些事应该结束了。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凌不疑说道:“好,一同前往吧。”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决心。
凌不疑点了点头,两人一同上马走向皇宫。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在那巍峨壮丽的大殿之上,金碧辉煌的装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璀璨光芒,仿佛诉说着王朝的威严与庄重。文帝端坐在主位之上,龙袍加身,面容沉稳而庄重,目光中透露出对朝政的关切与掌控一切的自信。
太子与三皇子分坐两侧,太子温润如玉,面庞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善良;三皇子则神情冷峻,目光深邃而锐利,周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殿内两侧,站立着诸多朝中重臣。太子太傅身着儒雅的长袍,目光中透着对太子的殷切期望;楼太傅则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而严肃。左大人身着朝服,脸上却隐隐流露出一丝得意与狡黠,此刻正迈步向前,准备参奏。廷尉府纪遵纪大人站在一旁,眉头微皱,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担忧。越侯气宇轩昂,眼神中透着一丝不屑。崔风站在殿外候着,他虽是武将,但平日里总是一副柔和的模样,宛如一位温文尔雅的儒将。
此时,殿内的气氛略显凝重,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左大人身上。只见左大人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陛下,臣有本启奏。凌不疑和南昭宁二人目中无人,对圣上竟有不敬之意。此等行径,实乃大逆不道,若不严惩,恐难以维护朝廷纲纪。”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露出惊讶之色。崔风微微一怔,随即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陛下,南将军对圣上绝无不敬之意。左大人未曾见过南将军,如此诋毁,便给她扣上如此大的罪名,实在不合适啊,请圣上明鉴。”
太子也微微点头,温和地说道:“父皇,南将军刚刚得胜归来,第一次来都城,难免会有些不懂规矩。子晟也说了是有紧急军务,左大人此举,怕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三皇子目光冷峻,缓缓说道:“即便要论罪,也得等他二人回来之后,问清缘由,再做定夺。”
这时,小越侯不经意地轻笑一声,说道:“哼,崔氏家族出来的又怎会懂礼仪规矩?说不过去吧。谁都知道,南昭宁南将军,一首诗名满天下,又率兵击退匈奴,可是个文武全才呢,凌将军得圣上偏爱,恃宠而骄啊”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公公尖锐的声音:“凌将军到,南将军到!”这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殿门。
文帝心中早已盼着凌不疑的到来,听到通报后,立刻面露喜色,连忙下令:“快宣!”那急切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对凌不疑的重视与期待。
随着公公的一声“宣凌将军,南将军觐见”,殿门缓缓打开。凌不疑身姿挺拔,步伐稳健地走进大殿,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冷峻而坚毅的气息,仿佛带着战场上的硝烟与豪情。紧随其后的南昭宁,一袭红色铠甲,英姿飒爽,虽然戴着面具,但依然可见眼中透着坚定。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们,有惊讶,有疑惑,有期待。
二人一同进殿,凌不疑身姿挺拔如松,南昭宁英姿飒爽似风中劲竹。他们并肩而行,步入这金碧辉煌的大殿,至殿中央,二人一同行礼,声音清脆而坚定:“臣凌不疑/南昭宁参见陛下。”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帝端坐于主位,虽身处尊位,但此刻面对眼前这两位爱将,心中满是欣慰与慈爱。他微微抬手,说道:“平身吧,来呀,赐坐。”那语气中虽有威严,却更多的是对将士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