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学习的快乐我是很少体会的,大多都来源于语文,少数是来源于数学,数学上是在自己久做不会的题突然悟出来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但就我那脑子,那些数学题遇到的能记在脑子里就不错了,每次稍微变动一下,那题我便解不出来了,还是得需要点拨一下,才能转过弯来,初中还有骄傲的时候,高中就感觉是屡屡受挫呀,就希望数学能保持现状,不求高分,只求不拖后腿。至于其它学科,希望到高考也能保持现状,我当然希望自己能进步的,在高考这座独木桥面前,当然是高分更稳妥,可我没有那金刚钻呀。大多数人听了我的想法,或许觉得我没啥追求,正常来讲,不应该是努力学习,奋起直追吗?我自认为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我至少是努力、勤奋的学生,我很有自知之明。而且各科老师和学姐学长都说等到了高三,我们这分数是要大打折扣的,我们半信半疑,但也知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但无论多难,我都不会放弃,无论是文化课,还是艺术课,我都不能放松警惕。
对于坐大巴就晕的毛病,得想个办法解决一下,不然每次还没开始上课,整个人就蔫了,一次两次还好,次次如此,只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想起小学春游时,老师总会强调会晕车的同学备好棒棒糖和话梅,可以止晕车。我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否有效,但试一试又何妨,便让妈妈给我买了话梅,还不能是太酸的,我吃不了太酸得。可是这样的话梅,没有了那后劲,是不是彻底没戏?本来想说吃糖的,但是我的牙不好,上次补完牙后我就再也不吃任何糖了。等到又一个周末,就开启实践模式,还别说,这话梅还挺管用,一路上不再觉得胸闷头晕了,精神头好得不得了。话梅没吃多久,就要转移阵地了。老师说,每个周末租大巴去学校,路途远,既耗时又耗钱,不划算,我们准备在你们学校附近租一个教室,下次上课估计你们就不用来这边了,我们老师去你们那边上课,看你们多幸福啊,都不用你们两边跑。
“老师,我们不怕辛苦,只要能见你,上刀山下火海都没问题。”
“风里雨里,只为见你。”
“是啊,老师,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
课堂和学校里文化课的氛围完全不一样,艺术的课堂里更轻松,更欢乐,有很多的玩笑话,在大家认真听讲有可能犯困的间隙里会有欢声笑语。这么有意思的课堂,怎么会犯困呢?
最后在距离我们学校两公里左右的一个小区里租了个幼儿园的教室,离得近了,我们也不用起得特别早了,便只用上半天课,下午的课,从学校出发走路都走到了,但我周末还是会回家,周日下午从家里出发直接到幼儿园上课。以前觉得自己的普通话没啥问题,虽说没有北京人那样的京腔,但起码也是普通话吧,可真正学了之后,就觉得普通话原来是这样,真好听。我们平常说话都是用嗓子发音,不好听,也无力,而播音上则要求我们气沉丹田,用丹田发音。就是我们在说话朗诵时,腹部再用力,而不是胸腔用力,老师教我们用“嘿哈”的发音来找气沉丹田的感觉,毕竟还是刚起步状态,有很多同学都找不到点,老师就建议晚上睡觉时,放一本字典,或是几本厚书在肚子上,这样很好找到感觉。我在想这个幼儿园肯定隔音效果特别好,不然,每个周末我们不是在“啊啊啊啊”(用阴阳上去做发声练习,就是“嘿哈”气沉丹田,又或者“发扬广大、中国伟大”等词来练习完整清晰的发音)。老师还要求我们声音要大,说播音就是要打开口腔,声音大。我们二三十人的练习,也没招来附近居民的投诉。
我们首先得学好普通话,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学习播音。播音学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因为我的嗓子不仅没有百灵鸟般的灵动,甚至可以说有点糟糕,我的声音有点粗,偏中性化。
在课堂上念稿子时,教字词基本发音的牛老师听着有点不知所措,欲言又止,思索着如何解决,然后她说:“你笑着说话,笑着念稿试试。”
于是我便按她说的来。
“诶,这样就好多了,明显就温柔多了,你以后笑着说话,笑着念稿,考试面试时,也这样笑,你笑起来那么好看,那么温柔。”听到老师说的,本来有些担忧的心放下来了,会好的,这也是我声音的特点,不是吗?干嘛要那么大众化呢。我一般很认真做事,做得很投入的时候,就是一整张认真脸,所以在念稿的时候常常忘记笑,所以我便在我的播音笔记本上写着“记得微笑”,以此来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这一操作,把我一起的小伙伴都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