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着名的还是成都的武侯祠,最为天下人知晓。
其实这个武侯祠实际上并不是武侯祠,最初是刘备的汉昭烈庙,奈何他的这个丞相名气要比他大得多,最后就变成了武侯祠。
诸葛亮即便病逝了,也一直在保护刘备。
历史上的蜀地不止闹过一次战乱,也不止被屠过一次,但即便是这样,汉昭烈庙也依旧完好无损,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武侯祠紧挨着这里。
后世蜀地修路,原计划是要拆除掉汉昭烈庙的,但是,其中一个人提了一句,武侯祠仍安然坐落于昭列庙之畔,原本还在激烈讨论的场面瞬间一静,紧接着所有人的意见就全都统一,一致决定要调整路线,不能动汉昭烈庙一砖一瓦。
B站的三国演义电视机中,在播放到诸葛亮去世的时候,整个画面全都被丞相保重的弹幕覆盖了。
在当今巴蜀之地,常能目睹乡村老者以白巾束首,仿若为昔日丞相披麻戴孝之遗风。
在社交场合,当外界以“小王”、“小李”这样的昵称称呼某人时,他或许只会将其视作一种普通的代号。
然而,一旦有人以“小诸葛”相称,这便瞬间升华成了一种无上的赞誉。即便他自嘲地给自己冠上了“诸葛蠢驴”这样的怪名,旁人也只会觉得他是在玩味“大智若愚”的哲理,是在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厚积薄发的那一刻。
国外对于诸葛亮的评价也非常不错,棒子以会被诸葛亮的出师表为荣,壬辰之乱时棒子的皇帝建了武侯祠,希望可以出现一位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可以帮助他消除国难,历代国王也都前去祭祀,将诸葛亮视为神明,知识分子家庭更是将《三国志》作为随身必备之物,成为“大儒”的象征。
倭寇更是将诸葛亮奉为神明,三顾茅庐、君臣鱼水之交、天下三分之计、出师表、挥泪斩马傻、死孔明走生仲达等等,这些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字眼,都在倭寇国内流传甚广。
忠肝义胆的忠臣、神机妙算的智绝,天下奇才的军师,他身上散发的无穷个人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自从陈寿的三国志传入倭寇国内之后,倭寇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中就常常能看到诸葛亮的身影。
安时代初期的史书《续本记》中,就详细记录了授刀舍人春部三关、中卫齿人土师宿祢关成等六人被派至太宰府,向太宰大臣吉备真备学习诸葛亮的八阵、孔子的九地篇以及军营配置法等。
平安时代初期在鉴真东渡日本后建立的律宗的总本山唐招提寺修行的弘法大师空海、死后被誉为学问之神的菅原道真、本阳明学派的创始人中江藤树、江户时代前期的儒者贝原益轩的作品中,全都有提到过诸葛亮的名号,而且全部都是正面评价。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东亚历史中的地位有多高。
而刘能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时间,就是希望能够帮助他完成自己的梦想,光复长安,再造大汉!
而五丈原,就是他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