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青霉素研制的后续事宜

在这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青霉素终于成功制成。然而,张嫣深知这只是迈出的第一步,还不能贸然将其用在人的身上,必须进行反复的实验。毕竟,有些人会对青霉素过敏,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刚生产出来的青霉素需要批量储存,选择合适的容器至关重要。

张嫣坐在书桌前,仔细思考着容器的选择。她先是画了几个瓶子的图样,有瓷瓶的,也有玻璃瓶的,并且都设计为封闭式,以确保青霉素的保存质量。随后,她将这些图样交给了小吴公公,吩咐道:“小吴公公,你去调查一下,看看用玻璃瓶储存划算,还是用瓷瓶划算。”

小吴公公领命而去,他先是来到了京城的瓷器坊。瓷器坊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瓷器,老板看到小吴公公,连忙热情地迎了上来:“哟,公公,您大驾光临,有何贵干呀?”

小吴公公拿出张嫣画的瓷瓶图样,说道:“老板,咱家奉命来问问,按照这个图样制作一批瓷瓶,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老板接过图样,仔细端详了一番,说道:“公公,这瓷瓶制作工艺可不简单,而且得用上等的瓷土,加上烧制的成本,这一批下来,少说也得几百两银子。”

小吴公公皱了皱眉,心里暗自盘算着,觉得这价格有些昂贵。

接着,小吴公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玻璃厂。玻璃厂内炉火熊熊,工人们正忙碌地制作着各种玻璃制品。小吴公公找到玻璃厂的管事,递上了玻璃瓶的图样,问道:“管事的,按照这个图样做一批玻璃瓶,得多少银子?”

管事的看了看图样,说道:“公公,这玻璃瓶相对来说成本会低一些,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比瓷器简单些,大概几十两银子就能拿下。”

小吴公公听了,心中有了计较。他又详细询问了玻璃瓶和瓷瓶在保存青霉素方面的优缺点。

玻璃房的管事说道:“公公,这玻璃瓶透明度高,能方便查看里面的药物情况,而且密封性能也不错。瓷瓶虽说美观,但在密封性和观察药物上,还是略逊一筹。”

小吴公公点了点头,谢过管事,便匆匆回宫向张嫣复命。

“娘娘,奴才去打听了。瓷瓶制作成本高,一批下来得几百两银子,而玻璃瓶几十两银子就能搞定。而且从保存药物的角度看,玻璃瓶更具优势。”小吴公公恭敬地说道。

张嫣听了小吴公公的汇报,思索片刻后说道:“那就选用玻璃瓶吧,既要考虑成本,也要保证药物的保存效果。”

解决了容器的问题,张嫣又开始操心起注射青霉素所需的针管和针头。她画好了针管的图样,交给小吴公公,让他去琉璃坊制作。

安排好针管的事宜,张嫣决定亲自前往银丝局,探讨针头的制作。

来到银丝局,孙尚宫听闻张嫣到来,急忙出来恭敬地给张嫣请安。

张嫣也不多寒暄,直接将针管针头的图纸拿了出来,递给孙尚宫。孙尚宫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了一番,满脸疑惑地说道:“娘娘,这是个什么呀?我们银丝局平日里做的都是些头饰,这物件可不像能插在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