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春潮带雨晚来急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813 字 1个月前

如果不在敦煌这边策划大事,随便瞎混兜不住了,那么迟早也会被基哥调回长安,在家待业,不会有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了。

终究,这些事情都是因为自己太过“倔强”而自找麻烦的!

只要他方衙内蠢一点,怂一点,必要的时候装装傻子喊一喊救命,那么……好像并不需要他这个毛孩子过得太辛苦啊!

感觉到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有个人在方重勇身边坐下,于是他顺势揽住对方的肩膀感慨道:“以后跟着我去长安,我让你过好日子,不必像现在这样颠沛流离了。”

“唉,我也想呀,不过看郎君这样,大概是不太可能了。”

阿娜耶叹了口气,将身子靠在方重勇身上。

“说得也对。

如今这世道,烈火烹油,已经安稳不了几年了。

敦煌这里还算好的,长安周边,权贵之地阡陌交通,普通百姓无立锥之地。并没有多少人可以如你父亲一般靠医馆行医就能养活一家的。

朝廷的开支,一年比一年多。我在敦煌当刺史,已经算是捞钱能手,尚且觉得府库不够支取,更何况别处呢?

地方官吏用普通的办法捞不到钱,那只能想着法子去捞偏门了。这世道只会越来越坏,直到有人站出来揭竿而起!”

方重勇忍不住叹息道。

朝廷的租庸调太踏马坑了。李林甫用减轻租庸调,增加户税的办法,在国内很多地方实行。不能说没有效果,确实调剂了税收的征收人群。

但对于基哥来说,还远远不够。

如果上面给不了钱,那下面只有想尽办法捞钱。如今方重勇在敦煌这边推行的税务改革,严格来说,已经是严重侵犯了户部的权力。但是,既然上面不给钱,那再不允许下面变着法子捞钱,这算不算又当又立?

所以方重勇非常确定,只要他能保证府衙军政民政在账面上的盈余,那么朝廷对他在地方上搞的事情,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下面地方没事,那么中枢高层就不会没事找事。

只要有本事的人,在边镇和地方,除了造反外,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中枢如今自顾不暇,李林甫能把基哥挖的坑填上,就已经是能臣干吏了,指望他解决大唐积压百年的大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谁也没有那个实力。

方重勇自认为自己还不算缺德之人,可大唐十几万的流官,其中缺德之辈只怕如过江之鲫一样多。

可以预料的是,大唐的基层只会越来越热闹。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方重勇无病呻吟一般的感慨道。

他好愁啊,一直借着渣爹幽州节度使的虎皮。现在知道是自己老爹害死了杨玉环,这踏马要不要带妹跑路呢?

杨玉环都死了,这大唐已经不能待了,记忆里的那点历史细节,已经完全没用了!

“完全听不懂,不过秋天还没到吧。”

阿娜耶摇摇头说道,她从小就学医术,严重偏科,对于诗词文章什么的近乎文盲。

“不懂就对了,就对了啊……”

方重勇话说了一半,就把头枕在阿娜耶腿上,累得睡着了。

……

三日之后,为了防止被损害了既得利益的西域大胡商做掉,方重勇将阿娜耶他们都安置在了小城的府衙后院,这里本身也是刺史应该居住的地方。

入夜之后,方重勇带着一行人来到张氏的宅院,天空中居然下起了豆大的雨滴,随即越下越大,形成了暴雨!

降水量一年不超过五十毫米的地方,居然下起了暴雨。这让少见多怪的方重勇一脸惊诧,他自从来到敦煌这里,还是第一次见到下暴雨的,就连小雨,之前也只见过了一次而已!

张氏大宅堂屋里的本地大姓代表,似乎对这么大的雨也感觉惊诧无比,一个个都面露讶色。甚至年纪比较大的人,还显得有几分慌乱。

“张员外及诸位族长,你们都考虑好了么?”

方重勇看着众人询问道。

“保险费的事情,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坚决拥护使君办事。如果有不服管的人,那么绝对把事情做得干干净净的。”

张悛代表众人,不动声色的说道。

拿钱办事嘛,这点小事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没什么人会傻乎乎的出来阻止,说什么这么玩不合规矩。

对大家都好的事情,不是规矩也会变成规矩。

“至于税款减免的事情,我们也没意见,只是想知道,能减多少?”

张悛已经不是在暗示了,而是直接把他们心中犹疑的地方说了出来。

减免得多,那本地大户肯定是由沙州府衙随意差遣。

减免得少,那本地大户对沙州府衙这边的命令,也就随便应付应付得了。

敦煌本地产粮,年产量不过三十万石而已。因为依靠雪水灌溉,产量比较稳定,但农业收入确实很一般。这些本地大户们看着风光,其实只是麾下佃户与农田比较多而已,也未必有多少钱。

免税政策,不仅仅是每年多一笔横财而已,而且还能让西域胡商们放下身段跟他们合作,所以这个免税额度是多少,至关重要!

可谓是量变产生质变!

“每年,三万绢,你们几家商议一下份额。这是初步的目标,本官会视明年的关税额,以及你们对沙州府衙的支持程度,进行增减。”

三万绢啊!

看起来少?

不不不,这只是免税额度而已!

那么与之相关的货物,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