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必须迎头赶上。 并超越!

“在戈壁滩建一座盒电站不太现实。”

“倒是太阳能、风能可以考虑一下,戈壁滩上最不缺的就是光照和大风,只是条件有些恶劣。”

“有沙暴,狂风能卷起碎石,容易损坏太阳能风能发电设备。” 万兴邦摇了摇头。

戈壁滩的环境很恶劣,无论什么样的电站,都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其次才是成本问题。。 此时。

卫星进入轨道。 顺利展开。

万兴光设计的一号卫星,向地面传输了第一道信号,标志着一切顺利, 一号卫星成功激活。 万兴邦拿出一部卫星电话。

作为自旋式发射器的发明者,作为一号卫星的制造者,特别有意义的第一次通话测试交给他。 给娄小娥打过去。

在发射卫星之前,两人就约定好了。

娄小娥手里拿着一部精巧的卫星电话,比大哥大小了一半还多,外观设计也特别精巧美观。

“小娥,是我,能听清楚吗?” 在众人的关注中。

电话接通了,万兴邦首先开口。

“兴邦,我是小娥,通话很清楚,也没203有杂音。” 娄小娥回答。

此时。

她也非常激动。

这是全世界第一部卫星电话,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卫星电话通话,就是她和万兴邦来进行的。

按事先约定,两人进行了简单测试。 首先是移动中测试。

走路的时候打电话。

坐车的时候给我打电话。

在建筑物里打电话,就像房子里。 或者在树下打电话。

测试了基本生活环境,特殊环境他们无法测试,只能叫给别人。

基本生活环境中,通话质量良好,声音十分清晰,并不会因为普通环境变化影响信号传输。

万兴邦设计的卫星,有多个不同的通信频段。 比如C波段、Ku 波段和Ka 波段等等。

每一个频段都有特定的带宽,通信的带宽越宽,可支持通信的数量就越多,性价比就越高。 为了增加通信数量。

万兴邦设计的卫星,采用了多束波束天线技术。

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户,能实现定向通信,自动规划通信带宽,进一步提高通信信道利用率。

还不够怎么办? 很简单。

有了一号卫星,当然就会有二号,三号,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无限发射,直到构成星链网络。 众多卫星构成一个通信网络。

某一个卫星负载过重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转发等方式,转移卫星的负担。 让负担较轻的卫星,分担一部分信号传输工作。

均衡网络体系内各个卫星的负担。 当然。

信号传输能力,受制于卫星。 也受制于地面设备。

地面设备包括用户终端和地面基站。

万兴邦早就完成了地面基站的设计,相比卫星,地面基站无论设计还是制造,难度都低很多。 万兴邦设计的一号卫星。

在地面基站不拖后腿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容纳十万条信息通道。 在六十年代,这是不可想象的数字。

其他各势力发射的卫星,最先进的一款,最大同时容纳的信息通道数量,也不足他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