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大白鸡主动寻求建交,要是付出一点代价,买他们的马特拉R550 导弹技术,应该不是问题。” “可惜,我看不上。”
“第二代导弹,尽管比第一代导弹优秀了很多,仍然有很多缺点,难以满足真正的高空激战!” 万兴邦摇头。
第二代导弹的探测器,用的是制冷型硫化铅探测器,相比第一代导弹,灵敏度提高了不少。 可靠性和寿命也都提升了很多。
采用红外近炸引信。 优点明显。
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就是抗干扰能力差, 一旦遇到热噪声、干扰信号和其他反制措施,命中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可以用电子对抗、干扰发生器等措施,干扰第二代制导导弹,让它成为笼子瞎子。
万兴邦研发出来的截击机和轰炸机,都有先进的电子干扰系统,能让对方的雷达变成瞎子。 不管是导弹上的雷达。
还是飞机上的雷达。 因此。
就剩两款飞机上没有导弹,在遇到有导弹的飞机的时候,也不用太担心,能直接干扰导弹! 其次就是射程不足。
第二代导弹的射程依然不足一百公里。
缺乏远程作战能力,只有在一定距离之内才可以发射导弹,距离太近,会增加飞机暴露的风险。 关键是射程不等于有效攻击距离。
要是真在一百公里外发射,打固定目标还可以,问题是空对空导弹打的是飞机,高速移动目标。 对方的飞机上肯定有雷达。
导弹飞过去,会被雷达发现,提前躲避,或者采取干扰措施,废掉导弹。 因而。
这一时期的导弹。
最远射程基本没有意义。
就导弹而言,不可逃逸范围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不可逃逸范围,顾名思义,就是一旦发射了,目标基本上就算完了,什么对抗方法都没用。 这个距离远远小于一百公里,绝对是视距内作战!
何况。
从导弹发射620到命中目标,并不是按下按钮就命中的。
你让对方进入你的不可逃逸范围内,往往意味着你也进入了对方的不可逃逸范围。 你发射导弹。
对方和你拼命,也会发射导弹,很可能是一个同归于尽的局面! 因此。
各国研发导弹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超视距作战!
研发更先进的雷达,在直接看到对方之前,就在雷达上发现对方,发射有超远程攻击能力导弹。
目前只存在理论中。
还没有实际产品出现。
也是万兴邦要研发的目标。
第三个缺点就是机动性很差,往往会被高速飞行的飞机甩掉,不能转弯,或者转弯很迟钝。 很多电影电视中,都有飞机甩掉导弹的镜头。
那肯定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导弹。 速度比较慢。
机动性可能很差。
只要驾驶员的技术高超,飞机的速度也足够快,是有一定可能甩掉的,谁让导弹性能不给力? 第四个缺点就是缺乏数据链支持。
第二代导弹大多没有实时通信的能力,无法和其他平台连接,不能共享作战信息和战术指令。 万兴邦计划利用卫星、飞机和地面网络,形成作战平台,给发射出去的导弹提供数据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