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缺电了,但我们周围有很多国家缺电,而且不是短期缺电,是越发展就越会缺电。”
“我们可以把多余的电能卖出去,电也是一种特殊产品。” 万兴邦提出一个建议。
社会越发展,耗电量就越大,电能出口只会越来越多,不可能到某一时间节点大家都不缺电了。 再加上高压输电技术,已经具备了一些电能出口的基础条件。
就快要卖给谁了。
在电能出口方面,是卖方主导的市场,不是买方市场,因为缺的人太多,想买的人也太多。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大掌柜点头,让秘书记录下来。
出不出口,出口给谁,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而万兴邦的提议,只是从工业和经济方面考虑。
其他方面的因素,自然有相关人士讨论解决。 随后。
话题又回到塔克拉玛干太阳能电站上。
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工人的问题。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生存环境恶劣。
沙漠内部基本没有常住人口。 周边常住人口也很少。
要保证太阳能电站的建设,需要调集大批量工人。 万兴邦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把踩缝纫机的人送过去,在哪劳动改造都是劳动改造,何不送到塔克拉玛干? 愿意去的,可以适当减免刑期,并给予一定报酬。
不愿意去的。 那还用说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就是鼓励普通人到塔克拉玛干就业,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让他们自愿去建设太阳能电站。 第三个就是短期支援,从各个相关企业派出人才,到塔克拉玛干出差,从几个月到一年不等。
只要给予优厚待遇,相信很多人愿意去。 谈到塔克拉玛干需要工人。
万兴邦想到一件大事儿,还没发生的大事儿,就是上山下乡运动,知青下乡运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动? 只有一个原因。
缺少劳动岗位,太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他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解决不了的时候。 饿肚子的时候。
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正常途径解决不了,就开始搞歪门邪道,不得已才让他们上山下乡。 现在。
万兴邦让工业大发展,各个行业都在招人,只要想找个工作,基本上就能找到。 没工作的人少了。
上山下乡的基础不存在了,也就不会有上山下乡运动了! 当然。
知青下乡还是有可能的。
不过他们下乡的原因,不再是没有工作,而是搞技术支持,是带着技术下乡去支持各种建设。 数量也不会太多。
工人的问题解决了,不代表在塔克拉玛干建设太阳能电站就能顺利进行。 还有设备问题。
基础设施比较容易解决,最重要的是芯片,每组太阳能发电板,都需要一个芯片进行控制。 生产芯片就要用的光刻机。
六月份,光刻机的生产数量,从每个月十台,暴涨到每个月一百台。
其中一半是减配版的,用于出口,每一台售价五千万米刀,五十台就能创造二十五亿外汇。 剩下的自己用,用在生产芯片。
生产出来的芯片, 一半自己用, 一半用于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