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有些凄苦地说道。
和珅看到刘墉这副样子,大惊失色。
虽然他一直看不起刘墉,但是也不得不佩服刘墉处理政事的能力。
这当朝守门一相的称号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不是他自吹自擂的。
连他都这个样子,可见事情之棘手程度啊!
不过越是棘手,和珅就越想知道。
为啥?
他们是什么人?那是一国的宰相!
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到了他们这种高度,还有什么事情称得上是棘手的?
国家的政务都有迹可循,有条款可依,不管是救灾镇乱,都可以依例而办,算不上棘手。
唯有牵扯到皇室之中的内幕,大位的传承,这种事情对他们而言才能算的上是棘手。
“刘大人,有事不用放在心里,如果能用的上和某的说出来,和某一定鼎力相助!啊?”
和珅一脸我为你着想的样子。
刘墉点头道:“好吧,既然和大人这么说了,我也不能辜负了和大人的一番美意不是?”
“和大人,有两件事情,这第一件就是天灾,想必和大人也有耳闻吧?国库已无岁银,万岁爷也是心忧灾民啊!”
“刚才来了几位朝中的官员,他们都纷纷慷慨解囊,认捐了一些银子为圣上解忧,已解百姓倒悬之苦,不知和大人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珅挥挥手道:“这好办,我捐一万两银子。”
刘墉道:“好!既然您捐一万两银子,我就给您记上,回头呈给皇上看。”
和珅一愣!“还要呈给皇上?”
刘墉道:“是啊!这些认捐的银子我都得记录成册,呈圣上御览的!”
和珅眼珠一转,“刘大人,我看看你记得那个册子。”
刘墉随手把身边记载的名册交给和珅。
和珅接过来观瞧,好家伙,最少的都捐三千两,就连刘墉这个铁公鸡都捐了一万两。
那自己捐一万两是不是少了?和珅开始动心思了。
不过自己也不能捐的太多,捐的太多碍眼反而不美。
合上册子,和珅道:“刘大人,这样吧,我捐银一万两,随后再捐白米一万石。”
刘墉道:“好!那您自己写上就行了!”
和珅接过刘墉的笔墨,记上和珅捐银一万两,白米一万石。
写完后又拿给刘墉,刘墉也没有看,直接放到一边了。
“好了,刘大人,那第二件事是?”和珅继续问道。
刘墉道:“和大人,您也知道,皇上命我为太子太保,教导大皇子功课学业。”
和珅有些不悦地点点头,这太子太保的头衔本来应该是他的。
没想到让这个刘罗锅子给抢走了。
“难道是大皇子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和珅急切地问道。
刘墉道:“大皇子才思敏捷,天赋过人,小小年纪已经饱读四书五经啦!尤其是算学一道,更是天资绝顶啊!”
和珅道:“那刘大人你愁个什么劲儿啊?”
“哎~可惜如此未来之明君之象,竟然不喜政事!可惜啊!”刘墉感叹道。
和珅笑了,“我说刘大人,你也太杞人忧天了不是?大皇子现在才几岁?如此喜欢玩儿的年纪你让他处理政事?亏你想的出来!”
刘墉道:“和大人此言差矣啊!万岁爷不但喜欢钻研机巧之物,但是这政事处理上也从未有过疏漏,而大皇子只喜欢研究不喜欢政务啊!”
和珅心里咯噔一下,直觉上感觉,以后的皇位和大皇子无缘了。
“刘大人,大皇子年纪尚小,将来长大了就好了,刘大人不必杞人忧天!”
刘墉点头道:“希望如和大人所言吧。”
两个人又聊了一些别的事,和珅就起身告辞了。
回到府中,和珅叫来刘全问道:“我记得唐贵人,不,是婉妃的父亲之前当过山东布政使吧?那个顺天府尹大理寺少卿唐保良就是她的亲戚?”
“是的老爷!”
“嗯!婉妃在后宫之中如何啊?”和珅点点头。
“老爷,后宫之中拢共只有七位妃子,而婉妃又是二皇子的生母,都不用打听,肯定在皇上面前是得宠的。”
和珅心里想着,婉妃,二皇子,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尹,也有些班底啦。
“老爷,您的意思是?”
“这鸡蛋,可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呀!”和珅眯着眼睛说道。
“老爷,难道皇上想易储?”
和珅摇摇头,说道:“目前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将来的事情谁又能看得透呢?咱们得早做打算,以免到时候临时抱佛脚,终究是时事晚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