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致当年研发涡喷14的时候,由于过高的涡轮前温度而必须上气膜冷却的华夏航发研究人员只能从一些俄文的只言片语中搜刮一些碎料出来,最终虽然也把涡喷14的涡轮给造了出来,但冷却效果总归有些不尽人意。
好在后来用上了国产第二代的镍基高温合金,用一定的成本代价保住了最基本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否则常浩南当时除了压气机之外甚至还得把涡轮也顺道给改了。
那可就不是几个月时间能完成的了。
“是啊。”
听到常浩南的反问和自己想法差不多,刘永全总算勉强放松了一些:
“MIT的那篇文章,虽然在理论上确实有一些突破,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是有些距离,从一些报道上看,国外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应该还是槽缝射流的冲击冷却和成型孔射流的气膜冷却结合,可能这也是这篇文章最后被放出来的原因。”
“不对。”
常浩南直接摆了摆手,然后走到旁边脱掉身上的实验服。
“这……这个……常总,我的想法……有什么问题么?”
刘永全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不,刘工你的想法没问题。”
常浩南说着从旁边的包里掏出一份英文材料,显然就是二人刚刚说起的那篇论文。
这年头研究叶片冷却的论文数量极其稀少,因此任何一篇都会被国内拿来认真研究。
由于网络数据库尚不普及,各个研究机构甚至会有专门的资料员负责搜集这些实际上是公开的内容。
而他手里这份论文就是太行项目组的资料员之前几天拿过来的。
实际上常浩南当然不需要这篇文章的启发,但是突然从从流体力学研究到气热耦合问题,总还是要找个说辞。
他把论文递给刘永全:
“是麻省理工他们的想法不对。”
“啊?”
刚刚把论文翻到第二页的刘永全当即愣住。
别说90年代末,哪怕到了二十多年以后,麻省理工在理工类学科里面,那也是带着点神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