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魏晋南北朝

曹操心中暗自思忖,在他所知晓的众多姓氏之中,司马这个姓氏较为出名的当属河内司马氏。想到此处,他毫不犹豫地挥了挥手,沉声道:“来人啊!速速去调查所有司马一姓的家族情况。”

命令下达之后,曹操身后立刻有几名亲信领命而去。与此同时,司马懿正紧张地盯着头顶上方的天幕,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深知事态紧急,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于是,他当机立断,转身对着家中众人喊道:“快!带上重要的物品,立刻离开这里!”

然而,就在司马懿一家人刚刚踏出家门不久,他们却突然停下了脚步,然后匆匆忙忙地折返回来。原来,曹操派出的人手动作迅速,已经察觉到了司马懿这边的异常动静,并将相关情况报告给了曹操。

此时的司马懿心中充满了愤恨和无奈,他狠狠地瞪着天幕,咬牙切齿道:“可恶!为何要将此事说出来?”对于曹操这个人,司马懿再了解不过了。他深知曹操乃是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心狠手辣之辈,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地位的人或事。哪怕这些事情尚未真正发生,但以曹操多疑且果断的性格,必然会选择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然而此时此刻,曹操凝望着天幕之上所揭示出的种种事宜,心中对于后续其子继承皇位之事,并未抱有过多别样的念头。缘由之一在于他当下所行之举,倘若将这一切归还于皇帝,且先不论其他,单就自身及全家的安危而言,他着实难以确保能落得何种善果。要知道,此类情形并非毫无先例可循。

一旁的荀彧同样注视着天幕上呈现的内容,内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纷乱如麻。目光转向曹操时,更是思绪万千。他究竟该如何开口呢?至少目前来看,他一直追随的主公尚未篡夺皇位,但偏偏其亲子却做出了这般举动。他何尝不晓得大汉江山已然摇摇欲坠,濒临倾覆之危境。其实,他对此心知肚明,只不过在过往的教诲、家族因素等多重考量之下,于他心底深处,始终自视为一名忠实的汉臣罢了。可事到如今,在众多人物之中,他最为看重与认可的依旧是眼前这位曹操——他的主公。荀彧缓缓闭上双眼,暗自叹息一声:也罢,就如此吧!

曹操又怎会不明了身旁这位智谋之士荀彧的心思所想呢?

然而,曹操内心深处非常明白,无论面对怎样复杂艰难的局面,他都有能力作出最为恰当适宜的抉择。毕竟,他历经无数次战火纷飞、权谋争斗,早已锤炼出超乎常人的睿智和决断力。

另一边,刘备眼睁睁地目睹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感。“军师啊!我终究还是未能成功光复汉室江山,最终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他喃喃自语道,眼神迷茫而又无助。此刻的刘备仿佛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看待眼前的局势,这无疑给他带来了沉重的一击。

就在这时,诸葛亮缓缓开口:“主公,切莫如此灰心丧气。您且想想,那天幕的骤然显现已然昭示着未来已不再如往昔般一成不变、尽在掌控之中。既是如此,那咱们便仍存有一线转机。亮愿誓死追随主公,一同勇往直前,奋力一搏!”尽管诸葛亮也亲眼见到了天幕之上所呈现出来的种种事件,但实际上他并未因此而遭受过多的冲击。于他而言,天幕上所言之事无非是已成定局的过往轨迹罢了,可如今时过境迁,局势已然产生变数。故而,对于未知的将来,诸葛亮毫无畏惧之心,哪怕前方狂风骤雨、惊涛骇浪,他亦能从容应对。

刘备静静地聆听着诸葛亮的话语,沉思片刻后,终于回过神来。“军师所言极是,倒是我一时糊涂,拘泥于表象了。”他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的确,事已至此,再自怨自艾也是无济于事,唯有坚定信念,永不轻言放弃,方有可能扭转乾坤,开创一番新局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备恢复了原先的样子,只是有了什么改变,又会有那些人知道就不清楚了。

“自东汉伊始,位于西部与北部边陲之地的部分少数民族便开始源源不断地向着内地迁移而来。时至西晋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已然为数众多,其中主要包含着匈奴、羯、氐、羌以及活跃于长城一带的鲜卑等族群。

晋武帝驾崩之后,宗室诸王纷纷卷入了一场对中央权力的激烈角逐之中,这场争斗最终竟然演变成了惨烈的内战。而那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这场纷争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地掌控住了局势发展的主导权。

公元 316 年,曾经辉煌一时的西晋王朝终究还是被内迁的匈奴贵族彻底覆灭。至此以后,华夏大地的历史再度迈入了一个相对漫长且政权相互分立的时期。最初阶段呈现出的是东晋与十六国彼此割据一方的局面,而后则逐步演化成为南北朝之间的对峙抗衡之势。”

悠然轻启朱唇缓缓说道:“便是如此情形。”然而,当她讲述完这段历史后,心中却是若有所思,因为她已经知晓自己下一次直播时首先应当讲述些什么内容了。她满心期望着能够去改变某些事物,尤其是这个动荡不安、纷乱不堪的时代。她不知道天幕下的那些皇帝有没有去了解,但是悠然了解一下这个时代,她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