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局面,他真真是感到左右为难。一方面,他确实不知晓自己究竟应当说些什么;另一方面,即便知道要说点什么,可那些话一旦出口,恐怕也只会令事态变得愈发糟糕罢了。
踌躇再三之后,朱棣最终还是决定更改一下自己的昵称,并发布了一条评论:“爹,儿子在。虽说儿子如今的确成了这天下之主,但儿子从来没有想要造大哥的反的意思。”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之中实则蕴含着诸多深意,同时亦将他内心深处所潜藏着的某些隐秘之事悄然掩盖了起来。
“爹!您那边如今究竟是洪武几年啦?”朱棣心急如焚地开口询问道,脑海里不断闪过曾经那个一直全力守护着自己的、身为兄长的朱标,以及可爱的大侄子,当然,还有他敬爱的娘亲。此刻的朱棣,恨不得立刻将一切都告知朱元璋,好让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能够避开那些即将到来的悲剧。
听到朱棣这般急切的发问,朱元璋不禁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何会突然问及此时的年份?但见朱棣神色焦虑,不似作伪,朱元璋虽心有不满,但还是耐着性子回答道:“哼,你这混小子,咱对你可不是那么信任,咱告诉你现今乃是洪武六年!”
而站在一旁的朱标,在看到朱棣所发来的消息后,心头忽地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以他对朱棣的了解,他深知朱棣断不可能在自己当政期间起兵造反。可既然不是此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朱棣如此失态呢?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涌上朱标的心头,令他不由得脸色一白。然而,考虑到这件事若真的属实,对于朱元璋而言无疑是个沉重至极的打击,所以朱标紧紧抿住嘴唇,愣是将那个可怕的猜测深埋在了心底,未敢吐露半句。
“洪武六年,时光静好,岁月安稳。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悄然转动。次年,即洪武七年,大哥的嫡长子雄英呱呱坠地。这个小家伙一降临人世,便给全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喜悦。爹对这个大孙子喜爱有加,视若珍宝。而雄英也不负众望,自幼聪慧过人,惹人怜爱。
可惜,世事无常。洪武十一年,大嫂竟不幸离世,这无疑给整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厄运并未就此止步。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聪明伶俐的雄英,也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同年八月,母后亦撒手人寰,接二连三的打击令众人悲痛欲绝。
更令人痛心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大哥也离我们而去。这一连串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朱棣将这段悲惨的历史一一记录下来,并通过天幕私信发送出去。他衷心地期望着朱元璋能够力挽狂澜,改变这残酷的命运轨迹。
当朱元璋看到这些时,起初心中怒不可遏。他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不愿相信眼前所呈现的一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死死地盯着天幕上朱棣发出的那些文字,内心开始动摇。尤其是后来朱棣继位一事,更是让他心生一丝不祥之感。
与此同时,朱标目睹这一切后,不禁感叹自己对于未来的预感竟然如此准确。然而,最让他无法置信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常姐姐以及心爱的儿子,居然会先他一步离开人世。想到此处,朱标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一般。
然而,就在亲眼目睹母后离世消息的那一瞬间,他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若不是身后突然伸来一双有力的手及时将他稳稳地支住,恐怕他早已重重地摔倒在地。
"大哥,你怎么了?" 小朱棣一脸茫然地问道。由于这封私信是处于永乐年间的朱棣发送过来的,因此唯有朱元璋和朱标才能看到它。所以,刚刚踏入殿内的小朱棣对所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当他抬眼望去时,映入眼帘的竟是自己的大哥那张仿若遭受重创般的面庞。只见朱标身子猛地一晃,眼看着就要瘫软倒地,朱棣见状毫不犹豫地疾步冲上前去,紧紧地扶住了大哥。
"没什么……" 在朱棣的搀扶下,朱标勉强站稳了脚跟,稍稍定了定神,但却并未将实情吐露出来。他实在不忍心让朱棣为此事忧心忡忡。
"老大,你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何事?还不赶紧去传御医!" 原本正在看着天幕,被那个消息愣住了不敢置信的朱元璋被朱棣焦急的呼喊声猛然惊醒,待他定睛看清朱标的状况后,心中不禁一惊。只见朱标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毫无血色可言。朱元璋当即站起身来,三步并作两步走下台阶,迅速伸手扶住朱标,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此刻的朱元璋心急如焚,生怕朱标会有个三长两短。
“爹,我没什么,就是刚刚看见那个消息,然后一时间受不住。”朱标安慰道,他不想让朱元璋大费周章为他的事情着急。
“还没什么,你坐好,等御医到了,看完了之后再说。”朱元璋很严肃,然后说道。
朱标听见了之后,也只能如此了,看见这些想来现在最难受的还是自己的爹。
小朱棣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又看了什么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