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东夏王的解决做法就是——老百姓没钱,行啊!发!
学杂费全免,文具全部都由学校提供。
上七休三,提供住宿,每天管两顿饭,有荤有素,确保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老师必须亲自盯着孩子们吃完。
每个季度再发两件衣服两双鞋,两床铺盖两个枕头。
以上种种,由各级的财政和东夏王府一起出钱补贴。
毫无疑问,这就等于东夏王府和东境各省、道、府、州、市、县,一起出钱,替老百姓养孩子三年,还教他们识文断字。
这算是难得的德政了吧?
偏偏一开始,这则命令居然执行得不算顺利。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开明。
很多百姓都觉得,七岁的孩子已经能顶个人用了。
可以做家务,可以当童工,可以当童养媳,可以下地干活,漂亮点的还能卖去做奴婢,去上学又有啥好处?
还有父母盘算着,男孩送去学校,不为别的,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家里供不起。女孩就留下来,否则谁做饭,谁洗衣,谁看更小的孩子?
又有人奸猾,将孩子留在家里做工,等到了早午两顿饭的时候,就让孩子去领,衣服鞋子也不能错过,铺盖更是值钱东西,还要看能不能多赖几件。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东夏王知悉后,直接下了铁命令:
但凡父母不送孩子去上学者,杀无赦!
本族族长与当地里长涉嫌包庇,流放!
当然,如果真生病了,只要你对学校告假,学校就会派医师来探。
如果确定为真,还会发放药物,并且三日一探,啥时候病好了,啥时候来上学。
但如果是假的,又被混过去了……
一经查出,便算学监与夫子监察不严,抄家!
人头滚滚之下,再无人敢于违逆,久而久之,形成惯例。
赵家父母当然也不敢和王命顶着来。
何况人人都说这是王的仁政,赵家父母也觉得对。
三年读书下来,孩子们在学校里能吃得饱,穿得暖,个个抽条,长高了不少,健康又壮实,还能认识几个字,哪能不是仁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