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虽然海军六强国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各国的主力舰进行了限制,但在其他舰只方面却留下了极大的漏洞。
因此,在条约签订后不久,各国便纷纷加入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重点则放在了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轻型战舰方面。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方面各国海军皆紧盯自己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并针锋相对的推出了各自的造舰计划。
另一方面,还是有不少的人依旧认为,应该继续进行裁军谈判,以弥补华盛顿会议的漏洞,于是美国率先于1925年向各国提出了召开相关会议的倡议。
然而这一次美国的提议,并未能收获到足够多的正面响应,因为在这件事情上包括美国自己在内的海军六强国,皆有着自己很深的计较。
其中英国虽然对进一步裁军表示欢迎,但却希望能够通过谈判,确立起其在轻型舰只方面超越别国的地位,而这一点又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英国之所以会有此动议,表面上是因其拥有遍及全球的殖民体系和海上利益,故而保持数量足够多的巡洋舰至关重要,这一点同样也是法国的诉求。
实际在深层次上,世界大战之后正是美国全面从英国手中接过世界霸权的时期,海权的接替也是其中之一,具体的表现为两国通过华盛顿会议确立了相同的主力舰实力。
可是老牌的英国并不心甘情愿于这种权力的转移,仍在想尽办法扭转颓势。
由此在整个1920年代,英美双方在各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在中东的对峙便是例证,而在海上力量的竞争中,英国则希望通过建立起巡洋舰上的优势以重新压过对方。
同时,随着战后英国财政状况的好转,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重返太平洋”的海军发展政策,从而引起了美国,乃至华夏的不安。
英国人的这些意图,美方看得很是清楚,因此强烈的主张各国在轻型舰只方面也应该采取与主力舰相同的比例标准,从而消除英国已经形成的巡洋舰优势,并限制其后续的发展。
美国人的论调同样不为英方所接受,巡洋舰之争便成为了这一时期双方间最为严重的矛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