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舰载飞机起飞的需要,航空母舰在航速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故而各国尚未完工的战列巡洋舰便成为了改造的理想目标,具备一定完工程度且尚未下水的,则更是最佳选择。
其中美国海军便从废弃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中,选取了完成度约为两成半的“列克星敦”号,和三成半的“萨拉托加”号,进行航母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改造完成后的两艘“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其排水量皆超过了条约设定的单舰上限。
但美国人充分的发挥了“钻空子”的本事,找到了条约文本中的漏洞,即允许主力舰额外加装上限为3,000吨的防雷设施和防空甲板装甲。
美国人认为,由主力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也应享受这个待遇,故而得到了这个“额外加强吨位”,且不计入该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份额。
与美国类似,日本也选择了在航速上最为适合的“比叡”级巡洋战舰,用来改造成航空母舰。
具体被选中的两舰,是完工程度都接近四成的“比叡”号和“榛名”号。
然而一场发生于1923年9月1日的,举世闻名的关东大地震,在让东京的大片地区沦为废墟的同时,也使得横须贺海军工厂遭遇了重灾。
在地震中,正在该厂进行施工作业的,包括“比叡”号在内的多艘舰只严重受损。
其中“比叡”号被地震波高高的掀了起来,然后重重的摔在了船台之上,直接报废再无修复的价值。
无奈之下,日本海军只得选择同属在建却应被废弃的“加贺”号战列舰,作为“比叡”号的替代品,接受航空母舰改造工程。
改造完成后的“榛名”号和“加贺”号航母,虽然结构类似,但由于后者的“前世”是战列舰,固有的先天不足导致其航速只有26.7节,在航母家族中算是很低的了。
在美日之外,其他国家的海军对主力舰改造为航母一事,就没那么积极了。
英国方面,因不愿占用过多的排水量份额,所以放弃了在建的战列巡洋舰,而是把改装的目标放在了“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