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由法国政府直接联系在欧洲的,大清驻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奥地利五国公使许景澄。
二是通过法国驻天津领事,联络李鸿章。
茹费理采取双管齐下,指示手下人同时从两方面进行沟通。希望以法国放弃索要赔款为条件,重新依照《清法简明条款》与大清议和。
清法间的这两条官方通道,在大清一方的背后掌控者,都是总理衙门和李鸿章。
而当战事发展到现在,茹费理还想实现《简明条款》,却着实有些异想天开。
就算李鸿章和总署的大人们,心里愿意接受这样的和局。但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也得要好好斟酌一下。
更何况,与一个看守内阁进行和议,最终能否有效,也需要认真考虑。
可时间不等人。几天后,正当大清这边还在犹豫之间,法国的新政府已经产生了。茹费理的努力,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和谈之门再度关闭,战争也将继续进行。
不过,虽然法国的新内阁已经上台,但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打下去,一时间却仍未定论。
好战派分子们主张,应该大幅向越南增兵,并从本土抽调主力战舰前往清国沿海。一定要给予对方沉重的打击之后,才得罢休。
沉稳一些的人则认为,如此一来将会影响到法国在欧洲的军力部署,给那些法国的潜在对手们可乘之机。得不偿失。
持这两种意见的人,在法国议会中的势力不相上下,因而难以决断。
经过反复权衡,新组阁的法国总理,激进共和党人亨利?布里松最后决定,采取有限增兵的策略。
并将法军的主要反击集中到陆上,尽快占领越南全境。驱逐清军,进而攻入清国本土,迫使清国屈服。
经此一番布置后,新一轮的战事很快又重新开启了。
此时在越南北圻的陆地战场上,形势是这样的。
清军在出兵越南后,分为了两路。其中从广西来的清军为东路,而从云南入越的清军为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