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仿佛是这瑞雪福地难得能够感受到春意的地方,这里溪流解封,岸边的垂柳也是渐渐舒展,积雪消融,花蕊逐渐跃上枝头。
林一峰重新戴上斗笠,绕了半圈,来到这座小镇的大门口处,抬头望去,那看上去下笔极重的“知春”二字历历在目。
这位道人正了正斗笠,望向镇子大门口的那块简陋的牌匾,笑了笑。
“好名字。”
道人进了镇子去。
镇子不大,可人不少,三三两两,镇子路上还有牛车马车几辆。
没走几步,道人便被一店家吸引了过去。
此地无春,但人人心中向往春,于是便有了这专门写春贴的铺子。
待到掌柜停笔之后,站在其身后一位穿着红衣棉袄的年轻姑娘便是示意大伙可以购买了,又往店里招呼了几位伙计,将先前的一些存货也一并拿了出来,挂在了铺子门口前。围观的众人纷纷开始进行挑选,一副春帖说贵不贵,有十五两一副的,也有十两一副的。
林一峰走来走去,挑选了两幅写有小楷诗册的斗方和门心各一幅,过去结账的时候,那位掌柜的看了一眼这位头戴斗笠的道人,眯着眼睛,笑得很慈祥。
“这位道长眼光不错啊。”
林一峰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就是识货,还得是掌柜的一双妙手,才能作出如此佳作,让晚辈大饱眼福。”
掌柜的听到这句话,笑眯眯的给这位会说好话的识货道人少了五文钱,但是这位道人还是给了三十文,留下一句“物有所值”,便是转身离去。
那位已是年过七十的白发掌柜在年轻人离去后朝那个方向拜了一拜,嘴里喃喃自语。
“不知道又是哪位山头的仙师下山游历来了。”
端来一杯热茶的那位红衣姑娘也朝着那位道人离去的方向看了看,转头对老人笑着说道:“爷爷,都说那山上的仙师下山大多数都是掩人耳目,使了那障眼法,如何能让你看出来啊?”
白发老人摇了摇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喝出一口白气,瞥了一眼身旁的红衣丫头说道:“你爷爷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出门求学去了,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哩。这么多年的游历,还是见过那么一两位山上仙师的,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红衣姑娘眼睛眨了眨,整个人趴在那前柜上,点了点头。
“那还真是一位道家仙师哩。”
林一峰收起那两幅春帖,进了一家酒肆,点一晚镇子里的特色酒酿,名为“水柳酿”,热了热,又点了一盘酱牛肉,一碗下肚,体内热气腾腾,酒香甜美,口感还不错。
道人又环顾四周,见这里男男女女的过客似乎都会停下来歇脚,然后点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酒酿,又听了一些只有在酒局上才能听到的乡野趣事和江湖杂谈,便是买了好摊子密封的“水柳酿”带走,出了酒肆去。
在春韵镇逛了一时半会,吃过了开春必吃的春饼,又称“咬春”,味道非常不错,林一峰便是后者脸皮询问这春饼如何制作,卷春饼哪几样才好吃,配春饼是喝酒还是饮茶,一通问了个遍,最后一一得到答案后,才安心离去。
走在路上,道人心中一个念头闪过,也不知为何,自己的行为倒是越来越像那个男人了。
道人摇了摇头,苦笑道:“林一峰啊林一峰,可别学他,你手头可没那么宽裕。”
道人轻踏积雪,出了镇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