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捷)拆开信,信中写到:“子郑(太子)违背父命,结党营私,不能接替王位了,朕想要立次子带为太子,叔父(郑伯)你如果能够离开齐国的同盟而投靠楚国,与楚国共同辅佐次子,朕愿意委任你主管朝政大事。”
郑伯大喜,说:“我先君武公、庄公,几代人在朝廷为官,领导诸侯,没想到被小国(指虢国)给抢走了位置。厉公有接纳、复位周王的功劳,也没得到重用,如今周王单独授权给我,朝政大权就要来了,诸大夫诸侯都得向我讨好了。”
大夫孔叔劝谏说:“齐国为了解救我们,出兵伐楚,如今您要背叛齐国而结交楚国,是有悖道德的。况且保护、爱戴太子,是天下的大义,您不能够特立独行啊。”
郑伯说:“追随霸主不如追随周王,况且周王的意思想要废了太子,我还拥戴太子干什么?”
孔叔说:“周朝廷的王位继承,只能是嫡子或长子。周幽王宠爱伯服、周桓王宠爱子克、周庄王宠爱子颓,这几件事的后果您都是知道的,人心不附,身死无成。您不顺从大义,而重蹈五大夫的覆辙,您一定会后悔的呀!”
大夫申侯说:“天子的命令,谁敢违抗?如果追随齐侯结盟,是违抗王命,我们离开齐侯后,诸侯必然心疑,心疑就必然离散,那样这个结盟就不会成功了嘛。”
郑文公听从申侯的意见,假借国内有事,不辞而别。
齐桓公听说郑伯私自逃走,大怒,就要奉太子前去讨伐郑国。
管仲上奏道:“郑与周(王室地盘)接壤,这一定是周王室有人引诱他,一个人的去留,不足以阻挡我们的计划,况且结盟日期快到了,等结盟之后再讨伐他吧。”
齐桓公同意了。
到了约定结盟的日期,就在首止原有的高坛上,齐、宋、鲁、陈、卫、许、曹,共是七国诸侯,歃血为盟。
太子郑亲自参加,但是不参与歃血,以表示诸侯不敢与太子平起平坐。
盟词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申明殛(ji)之!”
结盟仪式完毕,太子郑走下台阶拱手道谢,说:“诸君以先王之灵,不忘周室,昵就寡人,自文武以下,咸嘉赖之!况寡人岂敢忘诸君之赐?”
诸侯都磕头拜谢。
次日,太子郑要返程回京城了,各国都派出战车兵士护送,齐桓公与卫侯亲自送出卫国边境,太子郑垂泪而别。
史官有诗赞云:
君王溺爱冢嗣危,郑伯甘将大义违。
首止一盟储位定,纲常赖此免凌夷。
这就是“首止之盟”。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55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