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宣慰使

唐草 红迭 1312 字 13天前

丢了做人的本心不说,也忘记了你们做官的意义。

情何以堪呐?

朕心冷矣!

李世民的目光,变得飘忽不定,让人难以捉摸。

“辅机,你来说说。”

长孙无忌已经习惯了,给李世民打辅助。

一听见李世民的召唤,立马出班站定。

“陛下,微臣以为,此次水患虽然面积不大。”

“但不可不重视,当以大灾视之。”

李世民抬眼瞧着长孙无忌,思量片刻道:

“为何要以大灾视之?”

长孙无忌似乎早有腹案在怀,于是胸有成竹的说道:

“其一是因为,此为陛下登基以来,发生的第一场灾祸。”

“当用心处之,尽力处置,以安民心。”

“其二嘛,也是因为,此事乃陛下初登大宝以来,面对的第一场灾祸。”

“第一次赈灾之举,当按示例为之,日后再有,便可按例循之。”

“是以,微臣以为,当以大灾视之,可安天下。”

李世民听完,放在龙案上的手,不由得轻点着桌面,沉吟起来。

不用说,长孙无忌的建议很好。

按照长孙无忌的说法,此次赈灾,就不仅仅是赈灾了。

自李世民登基以来,就各种质疑声不断,此起彼伏。

李世民本身就得位不正,再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

不说是如坐针毡吧,也是犹如火烤。

日日不得安生。

如果,此次赈灾能做得完美。

不仅可以抵消掉不少质疑。

还可以在民间,树立起仁君的大旗。

一举两得。

这让李世民,不得不认真思考起,选谁做宣慰使的问题来。

朝堂之上。

长孙无忌短短几句话,就将话题引爆。

嗡嗡低语之声,不绝于耳。

古人做人做事,有一条标准,都非常重视。

那就是名垂千古。

至于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都有人选择。

路不同,但结果一样,就有人走。

此案如果作为大唐范例的话,那主持此事的人,就有机会能名垂千古。

最起码,能流芳大唐。

渴望的眼神,四处巡视。

几乎每一个人,激动之情皆溢于言表。

李世民很满意朝臣们现在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