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炼钢

炼钢关系着辽宁发展大计,也是铸造铁炮所必须的。铜炮太耗资源,还是不用为妙,要想真正获得大量液态钢液真的很困难,除非使用煤气或者重油作为燃料。

作为与本专业有点关系的炼钢技术,朱瞻基还是了解一二,正是因为了解才知道其中的难度。

工业炼钢技术有平炉炼钢,转炉炼钢,电炉炼钢三种方法,只有电炉炼钢才能有效地控制碳的含量,从而进一步生产出高品质的特种钢材。

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这两种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唯一可能的就只有平炉炼钢,它需要煤气或者重油作为燃料,焦炭作为还原剂。

大明朝的炼铁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光是遵化每年就可产铁三十万斤。

炼钢之法从很早就有,主要还是要去除氧、硫、磷杂质,同时还要控制碳的含量。

即使是各种炒钢之法,也需要通过高强度的锻打才能出好钢,锻打能够去除杂质,使碳能够均匀地渗透到铁里面,形成渗透钢。

总之炼钢就是脱出有害杂质和控制碳的过程,难点就是提高温度和脱磷。

使用倒焰炉和加入氧化铁等,虽然有效,但是还不够。

只能多作尝试,为以后使用平炉炼钢积累经验。

有了钢,首要做的是生产出大量的滚柱轴承,可以大量应用于主轴、起重设备、各种刀具、工具。

其次需要生产各种机床,比如:车床、镗床、铣床、磨床等等。

这些都不好办,动力的问题和刀具的问题都不好解决,退而求其次,在机床上用手工也能做很多东西出来。

不管如何,总有一个人最先在搞这些机械,不去尝试永远也做不成。

据说有人做了一个统计,明清时期,中国的发明就开始远远地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汉朝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元朝的郭守敬也发明了比如简仪等十几余种观察和测量天文的仪器,这些都代表着最高的科技水平,因为这些仪器不光测量的准确,而且还很难制造,正真的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关键还是这个钢铁制约了大明的发展,没有找到突破口,应用跟不上。

当然欧洲这个时期炼钢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大明,但是他们还是找到了方向,开始使用机床,制造出了蒸汽机。

英国还砍伐了大片的森林来研制铁炮,研究合金材料。

说到底还是大明的这种皇帝私有产业制度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导致一步步落后,国力衰退。

蒯祥自永乐十五年就开始参与设计承天门,那个时候他不过才十八岁。永乐十八年完工,被朱棣称之为“蒯鲁班”,升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

他精通设计和计算,雕刻之术也是出神入化,绘画也很不错,这样的天才不去设计机器设备真是可惜了。

“廷瑞,你很不错,连皇爷爷都称呼你为‘蒯鲁班’,朕这次叫你来,是有重任交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