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苍黄翻覆9

强敌近在咫尺,注定更大更惨的新战事一触即发。

曾铣昂首挺背,神情肃穆,呼吸粗缓,双拳紧握,掌心一片汗津津。

高忠额角挂着一粒硕大的汗珠,四肢发凉,背脊生寒,喉头干紧,轻且长地吸了口气,再缓缓吐出,如此反复,掩饰着心中的惊惧与慌乱。

毛伯温面上的惊色一闪即逝,事到临头,他反而不像先前那般愁闷纠结。心习惯性地静了,于是思绪宁了,眼神稳了,表情定了,从容负手,淡定北眺。两地相距足有十数里之遥,又有山树等物遮挡,不见鞑靼一兵一卒,但他知道,鞑靼的大堆兵马就在那里。

曾、高二人感觉到了某种变化,不由地将目光从北方转到了近旁。人还是那个人,花甲依旧,只是气态略有变化,但给他们的感觉却是焕然一新的,就像是换了个人,竟有眼前一亮、心头一畅之妙感。

前者的某根心弦被拨动了,仿佛看到了一片比悬在头顶的冬日还要明亮的光芒,深切地体会到了一种道理他都懂,却从未真正触及过,更未达到过的全新境界,他坚信,从中他必将大受裨益;后者的体会更贴近现实,就像寒冷时盖了床暖和的被子,饥饿时吃了个热乎的馒头,溺水时抓了根宝贵的稻草,通体洋溢着舒泰的暖流,心神大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雪地行军不易,经过半日艰难奔驰,鞑靼四万骑兵终于抵达小平原战场北侧外围。

恩和森第一件事便是登高观战,无关信任,听来的再详细,都比不上亲眼所见。

凭借斥候提供的情报,他胸中已然有了全盘打算,静观半晌,心思更定,用蒙语下令道:“传我令!全军原地休整,人不卸甲,马不下鞍,军不扎营,随时待命;速辟一地,充作临时议事之所;传命斯钦巴日、马拉沁夫、格根、噶尔迪、哈达、把都儿、那钦,速来见我;就地取材,于阵前筑观战台一座……”有条不紊、顺畅如水地下达了一串命令,至于行军打仗时的其它相应部署安排,相关人等自会按定例结合实地自行落实。

传令官一一牢记,恭声应下,快且准地再向手下传令兵士转达命令,各人领命后分头散去。

恩和森又对随身副将简单吩咐道:“恭请鹿大人!”

“遵命!”副将熟稔应命。

鞑靼军阵靠近前沿处,以木棒为支撑,毛毡为格挡,围出一个二十丈的大圈,百名披甲卫士手持兵械拱卫其外。

大圈正中生有一堆篝火,用平常都不舍得用的油脂助燃,火势旺盛,无风自响。近旁冰雪遇热而化,水火相交,嗞嗞作响,热气腾腾。八把杌子和一张木椅围绕篝火堆摆放,另有侍从若干。

恩和森作为全军统帅,并没有坐在木椅上,而是静坐于木椅左侧的小杌子上,竟也坐出了大马金刀的气势。他的身侧,若干亲卫将一张由皮革制成、丈许见方的地图凭空铺展开,其上所绘是以明朝北直隶为中心的地形图,城、山、河、路、田、舍等等,清晰精准。

七名形貌各异的汉子携着一身浓烈的杀伐之气,一看便知是久经沙场的悍将,分别从军阵的不同方向朝大圈汇拢,近者阔步踏行,远者驭马疾行。

其中五人是领兵主将,出征之初麾下各有近万人马。

另外二人所率部众虽仅区区五百,但军中声望毫不亚于五位领兵主将。鞑靼各部把军中最勇猛的五位勇士合称为“五大战将”,个个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二人便是“五大战将”的其中两位。

“拜见图什墨尔大人!”

“不必多礼,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