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堂吉诃德》(改)

“到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明明那么努力,到头来却感觉一切努力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今天,北大邀请了雷电升先生来给我们做了一个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要赋予我们人生的意义。”

“当时我的脑海中就蹦出一个问题:当我们绝大多数人,每天加班到十二点,我们拿什么思考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拿什么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呢?”

李立文顿了顿然后说道:“听完讲座后,我往家走,看到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孩子在逛超市,那个男人穿着一身西装,浑身散发着工作一天后的疲惫,但是当他每次看到自己的老婆孩子时,他的眼睛是带着光的。”

“那时我就突然想到,人生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

“其实我们小时候梦想着自己的成功,害怕自己一辈子碌碌无为,于是,我们不断与生活抗争,试图摆脱平凡的束缚,然而,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和现实的残酷后,我们最终还是回归了平凡……”

“周国平曾经说过:人世间的一切不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而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从接受自己的平凡开始,只有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才能活出最真实的自我……”

“……我相信,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或许便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找到的属于自己的最大的意义。”

“老曹,我想写一个傻子,这个傻子他始终拥有着一种浪漫的,充满诗意的梦想,他能在屡次受挫的现实中,始终不放弃。他追逐着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使遭遇他人的奚落和鄙夷,也依然坚定无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勇敢地踏上了无人敢行的道路,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挣扎,却始终保持着一往无前的姿态。”

“他或许是别人眼中的小丑,但却是自己的骑士。”

“我称他为——”

“堂吉诃德!”

……

曹建林默默地点上一根烟,抽了一口后说道:“需要我做什么?”

“这本小说的背景我准备放在16世纪的西班牙,所以我需要大量的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料去补充小说背景,另外我还需要一些关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书籍。”

曹建林点点头:“还有吗?”

李立文摇摇头:“暂时没有了。”

“那好,我现在就去准备。”

“你看,又急。”李立文笑着说道:“吃完饭再走啊。”

曹建林站起来,认真的看着李立文说道:“不用了。我现在只想尽快看到你的这本……堂什么来着?。”

李立文无语:“……堂吉诃德。”

曹建林:“对,堂吉诃德!”

曹建林走后,李立文坐在沙发里,又回顾了一遍《堂吉诃德》这本书。

其实在阅读这本书时,李立文明显的能够感到这本小说在结构上不够严谨,有些细节存在前后矛盾,这些小问题可能在16世纪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放在21世纪,那就可能被人放大化。

所以对于这小一部分‘漏洞’,李立文需要将其完善起来,而这,也是李立文需要大量资料的原因。

……

随着互联网的热烈讨论,关于李立文与王双之间的纷争不断升级,自媒体纷纷挖掘出两人矛盾的根源,而众多大佬也深入剖析,指出这场纷争的核心实质上是一场关于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四十多年前,公知群体以其对外部世界的率先接触和理解,一度成为智者、知识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华国人已经有了更多了解和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可以通过亲身感受来评判外国的优劣好坏。

相较于过去,人们不再仅仅依赖公知来获取关于外国的碎片化信息,而是可以形成自己更全面、更真实的认知。因此,公知群体的优势也相应减弱了。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加速了公知的消亡。

有许多公知并不死心,他们并不想倒在群众的“睁眼看世界”中,他们不想丧失自己的地位,于是变得更加丧心病狂。他们开始唱衰华国的一切,否定所有人的成功,更甚者他们通过打压华国人获得的所有成就,来满足自己变态的需求。

但是,任西方媒体想不到的是,那个耗费了几十年年的时间,燃烧了无数的经费,在众多五十万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来的压制华国的信息茧房,在十一年后,会被华国一击即破。

144小时免签,外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时代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