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的支持下,李承乾快马加鞭,将他的一道道政令传达到四方的各个重要城镇。各地官员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老百姓的眼中流露出一抹新奇。
在大明宫的西侧小讲堂中,李承乾站在讲台上,台下是一排排的谋士。
“诸位,废奴并非只是一道诏书那般简单,它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未来。”声音坚定而明晰。
台下的谋士中有人表现出不安和疑惑,李承乾见状,接着阐述他对于后续步骤和计划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通知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县衙,在当地公布这条政令,并着手登记名册,即刻停止所有的奴隶买卖活动。”
一位谋士好奇地发问:
“太子殿下,官府的这一行动,会不会遭遇那边贵族的强烈抵制?他们会乖乖依从吗?”
“我明白你的担忧,所以接下来我会派遣皇帝亲信的使臣前往各地,与当地最有势力的地主进行会谈,宣告废奴令。他们会协助官府顺利推行这项政令。”
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谋士微微点头:
“太子考虑周全,奴隶的解放必然会对当地的庄园经济造成冲击,有他们的协助定会事半功倍。”
李承乾点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诸位请看,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取缔奴隶买卖,在他们获得自由后的安置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各大城镇应当设立办事机构,帮助新获得自由的民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一行人围绕着地图商讨新政策将如何一步步开展:
“我们还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以适应人口的变化,新获得自由的民众去开荒,官府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一位降低身份的使臣满脸欢喜,为太子的先见之明感到高兴。
不久之后,消息传来,各州各县热闹非凡,奴隶获得了新的身份,离开了曾经的主人。
市场之上,一位曾经的奴隶身着普通百姓的衣物,心情激动地与老友离开:
“今日,我算是真正获得新生了,太子的仁政,解放了我们这些即将沉沦之人。”
民心逐渐倾向于太子,但一些大庄园主对这种情况并不满意,他们消极抵抗,朝廷的使臣开始与地方上几位有权势的豪强会面劝说,太子也一一亲自写信给这些影响力较大的豪门,试图说服他们:
“愿各位朋友在享受国家的恩泽之时,不忘初心,值得称赞。”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上下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氛围所笼罩,太子仁善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人开始称他为“承乾仁君”。
京城外新建的办事机构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周围的农田,规划整齐,农民们头戴斗笠,行色匆匆,太子的身影在人群中回望,露出满意的笑容。
京城中心,太子李承乾在朝廷的会议室内,气氛沉闷压抑。他刚刚收到了一些不太乐观的报告。
“报告太子,据各地官员反馈,地方上有不少贵族对禁奴令非常抵触,甚至暗中违抗,他们在民间再次进行奴隶的买卖和交易。”
一旁的学者皱起眉头,表情严肃:
“我们必须立刻向各地通报,压制这种行为。倘若现在不采取有力举措,恐怕终究只是一纸空文。”
李承乾紧锁眉头,冷静地说道:
“通报的同时,更要派遣中央的调查组下去,对这些贵族进行切实的监督和严厉惩处。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坚定决心。”
书房内,一份份报告堆积如山。李承乾亲自翻阅,寻找抵制最为强烈的那些地方。
而在京城外的某个村庄,一群百姓聚集在村庙前议论纷纷,神情沮丧。
一名哑巴家里的男人结结巴巴地说:
“禁止奴隶买卖固然是好事,但现在生病了,医药费如何解决?要是没了身份,我们一家人以后该怎么办?”
另一名民众随声附和:
“是啊,太子的想法是好,可我们的生活压力并未减轻,咱们靠手靠脚去种地,田地说荒就荒。”
旁边的老人则叹了口气:
“当前朝廷的重点似乎是与大贵族较量,哪还有精力顾及咱们这些小老百姓的命运。”
另一处,豪强大族的秘密会议正在举行,他们对于新政策各有看法。
一个族中的长辈说道:
“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如果不维护我们的财产权利,我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必须找到可行的办法继续进行奴隶买卖。”
另一位年轻人则高声说道:
“我听说有些地方仍然在卖奴隶,让我们的内线去通知那些商贩,告诉他们只要秘密完成交易,我们仍然愿意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