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之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倾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李世民身着华贵的龙袍,稳坐于龙椅之中,神色间透着几分期待。他的目光不时望向殿外,似乎在等候着某则重大的消息。

忽然,一名太监匆忙奔进大殿,满面喜色地跪下高呼:“陛下,大喜!李靖将军于吐谷浑之战中大获全胜,唐陇右道得以安宁,吐谷浑已成为我大唐之藩属国!”

李世民听闻,眼中瞬间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他猛然起身,脸上流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哈哈,甚好!李靖果真未负朕之所望!”

李世民阔步走下龙椅,兴奋地来回走动。“朕早知晓,李靖将军出征,必然旗开得胜。此一役,扬了我大唐之雄风!”

旁边的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大唐威武!”

李世民停下脚步,望着大臣们,激动地说道:“此次获胜,乃我大唐将士以鲜血与生命换来。朕要厚赏他们!”

“陛下仁慈,将士们必感恩戴德,为大唐更为奋勇杀敌。”一位老臣说道。

“传朕旨意,犒赏三军!为李靖将军及所有参战将士举办盛大庆功之宴!”李世民高声说道。

“陛下,此次胜利,实乃我大唐之福。”一位大臣说道。

“是啊,吐谷浑臣服,周边各国定将对我大唐更为敬畏。”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李世民微微颔首,“朕要让天下之人皆知晓,我大唐不容侵犯!”

“陛下,那接下来我们该怎样处置吐谷浑呢?”一位大臣问道。

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吐谷浑既已为藩属国,便要令其遵循我大唐之规矩,按时朝贡,不得生二心。”

“陛下英明。”大臣们齐声说道。

皇宫之中,灯火璀璨,一场盛大的庆功宴正在举行。文武百官汇聚一堂,气氛热烈而庄重。李世民高坐于主位之上,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李靖身着华丽朝服,神色沉稳地立于殿中。李世民望着李靖,眼中尽是赞赏。

“李靖将军,此次吐谷浑之战,你立下赫赫战功,朕要重重嘉赏于你。”李世民声音洪亮地说道。

李靖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陛下,臣仅是尽了臣子之责,为大唐而战,不敢奢求嘉赏。”

李世民大笑道:“将军太过谦逊。朕封你为卫国公,赐黄金千两,锦帛万匹,良田千顷。”

李靖再次躬身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李世民站起身来,行至李靖面前,亲自为其戴上勋章。“将军,你乃我大唐之栋梁之才,朕期望你能持续为大唐效力。”

李靖感动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庆功宴上,众人纷纷向李靖敬酒,以表对他的钦佩之情。

“李将军,你着实厉害!这一仗打得极为出色!”一位将领说道。

“是啊,李将军之智谋与勇气,令我们佩服至极。”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李靖微笑着回应道:“此皆为陛下之英明领导与将士们的共同努力,我不过是做了应做之事。”

“陛下,李将军此次战功显着,实乃我大唐之幸。”一位大臣说道。

“没错,有李将军这般名将,我大唐何愁不昌盛。”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李世民点头道:“李靖将军乃我大唐之珍宝,朕要让后人皆铭记他的功绩。”

“陛下圣明。”大臣们齐声说道。

庆功宴上,众人的目光皆聚焦于李世民即将赐予李靖的牌匾与宝剑。只见太监们小心翼翼地抬着一块巨大的牌匾走进来,牌匾整体由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边缘雕琢着精美的龙纹,金色的漆面上,“大唐战神”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仿佛散发着威严之光。每一笔每一划都似是注入了李世民对李靖的高度赞誉与深厚期望。

随后,另一名太监双手捧着一把宝剑走上前来。这把“破敌剑”剑鞘由黑色的乌金打造,上面镶嵌着众多璀璨的宝石,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光芒。剑柄处缠着金色的丝线,握于手中舒适且有质感。当李靖缓缓抽出宝剑,一道寒光闪现,剑身如同一片秋水,锋利至极,仿佛能够轻易斩断世间一切敌手。

李世民望着李靖,郑重地说道:“李靖将军,此牌匾与宝剑代表着朕对你的至上嘉许,望你珍视这份荣耀。”

李靖跪地谢恩,声音坚定地回答:“陛下之恩,臣万死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