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第一战区的航空业之路

在汉斯帝国考虑的过程中,张宪开始整合境内的航空工业,在抗战前期引入了一些技术,分别在杭、粤、北平乃至太源等地开设了几个飞机制造厂。

制作过水上飞机、双翼战斗机、轰炸机等几个机型,性能肯定是不入流,连入门水平都算不上。

基本上是来料加工,自产的发动机动力不足。在杭的飞机制造厂是跟美利坚的寇蒂斯、道格拉斯合作,初期投入25万元,发展成员工3000多人,制造了道格拉斯飞机60架,伏尔提轰炸机29架,后被日军飞机炸毁了工厂。

这也是为何黄少宏能够跟美利坚采购飞机,一直跟美利坚那边有持续合作。

粤府的飞机工厂已经实现了国内自产的发动机的生产,最大马力能达到800马力,也算有一些基础了。

这些信息汇总起来,给张宪的感觉是聊胜于无,可论实际的航空业而言,水平太差,根本不入门。

有两个小思路,一个是直接抄美利坚霍克75的水平,先把整体的航空业技术拉到一个二三流的水平上来。

亦或者直接抄袭96舰战的设计,在当前时间内,小日子的这款舰载战斗机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抄一抄不丢人。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之前,能做到抄袭仿制就挺不错的。

技术人员可以从美利坚、大阴、汉斯那边请,花重金聘用,不搞新的飞机,搞一搞已经服役的战斗机总行吧。

这条路的可行度基本上是百分百的,因为目前的飞机发展技术是一两年一个版本,现役飞机马上就成为鱼腩了,对各列强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战斗机,进入不了第一梯队,花费的研究费用以及设计费用,总要找个冤大头卖掉,回一波血。

张宪就是这个冤大头,一个愿打,一个愿意挨。

没办法,落后的时候你高低要交足了学费,至少把技术水平拉到二流,才有可能继续突破,问鼎世界一流。

饭要一口口吃,步子也要一步步迈,迈的步子大了,容易卡到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