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歌启示?《明报》!”
梅老板第一个发现了这篇报道,他实在想不出来《明报》和征歌能有什么联系。
“我们认为,新闻报道应遵循真实性,及时性,公正、客观性三个原则。
一、真实性……新闻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摒弃真实性。近期某报社为了“轰动效应”,发布多条不实新闻信息……
……
三、公正、客观性……新闻只需要播报事实,而不应该发表观点,不能单方面的引导民众思想……”
梅老板通读全篇,发现这篇文章看似是在为周锦棠征歌,实则是在提出新闻报道应具备的准则。
即使是这样,梅老板也觉得满足,《明报》日销量接近十万份,这篇文章在头版头条,那家报社的名声现在应该臭到烂大街了,没几个人会去买他们的报纸,甚至还有人往他们报社里扔臭鸡蛋。
不仅如此,新专辑也有了着落,早在1980年代,《明报》已经就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分子报刊。
“有那么多有文化的人帮忙写歌,一张新专辑还不是轻轻松松。”
梅老板心里乐开了花,迫不及待的跟周锦棠分享这个“好”消息。
“怎么样,是不是很开心,这些歌不用我们花一分钱,《明报》都帮我们出了,说是对你的补偿。”
梅老板抱着越来越沉的山雀,笑着说。
“高兴,我当然高兴,你让人把录音室整理一下,等《明报》征到的歌到了,我就去录制。”
人的名气越大,跟这个人有联系的事就越容易被重视,周锦棠知道自己这是被当做典型案例了,要怪也只能怪报社跳得太厉害。
好好的假期就这么结束了,周锦棠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有极大概率能够得到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唱片。
《明报》的影响力很大,一时间新闻报纸上的跟风谣言几乎销声匿迹,唯有一些本就销量不好的小报满不在乎,继续报道。
各大作词作曲人积极投稿,周锦棠每天最少要看三四十份词谱,有的作词作曲完整,有的只有作词,没有作曲。
周锦棠最初觉得烦,看久了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听过的没听过的歌汇聚在一起,怀旧中夹杂着新鲜感,其中没听过的歌最多,因为好多歌词的作者都不是专业人士。
“这个人,看他的作品很有天赋,只是好像没听说过,应该又是一颗沧海遗珠。”
周锦棠轻声哼唱着面前的歌,眼中流露出几分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