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担心自己的谋划被李靖察觉,因此影响自己在这场战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袁天罡思来想去,也只想到这一个理由。

不然,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能让一向沉稳的李恪如此失态。

袁天罡微微沉吟,而后缓缓说道。

“殿下无需多虑,这云州城非传统战略要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防御设施,使其在这场战争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李靖乃大唐用兵第一人,能够看出这一地理位置优势,实属正常。”

袁天罡先是宽慰了一句李恪,然后又接着说道。

“再说了,这大唐与突厥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又不是两个帮派砸场子,一天、两天,或者三四天,就可以轻易结束的。”

小主,

“这必将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博弈,这李靖将军才刚刚率军前来,殿下就失去了方寸,长久以往,如何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站稳脚跟?”袁天罡语重心长地说道。

袁天罡的这句话一经说完,李恪便微微一怔,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他知道袁天罡所言极是,自己方才的失态确实不应该。

就算是李靖现在改变了作战方案,这场在历史中留下浓浓一笔的灭国战争。

虽说以大唐的实力,加上李靖这位军神的指挥。

也接近耗费了一年半,接近两年的时间。

在李靖与诸多朝廷大将的眼皮子底下。

自己的全部实力,也不宜暴露出来。

不然,立功不成,还有被人举报投诉的风险。

别人要是问,你一个藩王,好好的,在封地之内,养上一两万的骑兵干什么?

你怎么回答?

这根本就没法回答。

要不然,李恪也不会将那些已经收编好的军队,全部赶到了勾注山上。

在李恪的原计划中,他动用的兵力就是三千,最多不能超过五千。

若是没有李世民的特许,超过这个数字的兵力,那便是僭越之举,必然会引起朝廷的警觉与不满。

所以,这三千到五千的兵力,如何运用就是一门大学问。

按照李恪最开始的设想,就是活学活用。

李靖是如何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奇袭定襄,他便如何以这三千到五千的兵力在这场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他可以借鉴李靖的战术,寻找突厥防线的薄弱之处,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

或者利用地形优势和未卜先知的历史知识,进行伏击,给突厥军队以沉重打击,活捉颉利可汗。

但是经过袁天罡的提醒,他发现,自己似乎确实还是受到了李靖改变计策的影响,有些没有沉住气。

因为这场战役的最后,就算李靖违抗李世民的命令,从而将不可一世的突厥给灭了国。

这都是一年以后得时间,自己现在就操心忧虑这些,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

还不如想着如何好好发展发展封地内的经济民生。

再则,好几万的大军涌入自己的封地,住行虽然都在军营中,不要钱。

但是其他方方面面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资。

再者,战争都是从一场场小的冲突,局部的摩擦开始逐渐升级的。

朝廷的这些大军来到这里之后,肯定也不会什么事都不做。

必然会打探情报,收集信息,乃至于拔掉他们的据点,打掉他们的外部势力。

一点一点的积累优势,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俘虏的战俘,缴交的战利品,只要处理的好,也会给封地带来新的机遇。

自己何不在双方对峙试探的这一段时间内,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这些上面。

李恪心中暗暗思忖,战俘可以拍卖,亦或者让他们参与到封地的建设之中,既能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能合理有效的创收。

而对于战利品,可挑选出有价值的部分用于发展封地的经济,比如可以用缴获的牛羊,促进经济的增长;用珍贵的皮草、珠宝等物品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换取更多的物资。

并且,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