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外臣见对方主公当然是需要行礼的,这是做人的基本礼节,但是一般不会行跪礼,拱手作揖足以。对方的主公也不会强行要求外臣跪拜,除非他本来就存着折辱对方的心思。
传说清朝某皇帝,西方的使者来求见,因为西方人不愿意跪拜,他就宁愿不见对方。这么执着拘泥于形式,这么奇葩的思想绝对不会发生在这个时候的主公身上。
当然,这个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还没那么对立,人们的思想还没被禁锢得那么厉害,同样,人们的奴性也还没那么强。
事实上,现在刘厚会见大臣,大臣们也基本上不用行跪拜之礼的,刘厚要求大臣们仅在大朝会时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平时只要拱手行礼就行了。
“朕经常听丞相提起子瑜先生,他可是对子瑜先生思念得很啊,子瑜先生有空要多来成都走动走动,以解丞相的思念之情啊。
这次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走,朕放丞相几天假,你们三兄弟(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在蜀国任长水校尉)好好叙叙旧。还有,让丞相带子瑜先生游览一下成都的名胜古迹。成都是一座历史名城,城内古迹多不胜数,例如……”
等大家坐定后,刘厚就滔滔不绝说起来,他说的都是关于诸葛瑾三兄弟的事情,对待诸葛瑾也是以他是诸葛亮兄长的态度,通篇没有提到任何一句关于东吴的字,也没有讲任何和公事有关的事情。
他故意这样说,当然是有目的的,他的意思是想告诉对方,我是给面子你是丞相的哥哥,可不是看在你是东吴使臣的份上才和你说话的喔。
同时也是想传达一个意思,就是我在拿捏,我不屑于和你们东吴和谈,你以私人身份来探亲我欢迎,我叙叙私情也可以,想来和谈?没门!
诸葛瑾作为东吴的重臣当然也是个有能耐的人,虽然没有他二弟诸葛亮那么聪明绝顶,但也算是个饱学之士,那能看不出来这个蜀汉皇帝表面一片热情,事实上却隐含着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不过他一点也不气馁。
东吴之所以派他来和谈,而不是派其他人,正是预料到这种情况。毕竟东吴是战败方,他过来和谈属于求和性质,东吴国内对这次和谈的困难程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派他来正是想借助他和诸葛亮的关系打开局面。
注1:有人考证可能只有十几万。
注2:为了小说需要,夸大了人口数量,当时全国估计只有几百万人,不可能一国有百万大军。
注3:有人考证可能只有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