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都在打算盘(求订阅)

算了,这么高深的技术,还是让专业的人来搞吧,他一个只会舞刀弄枪的大老粗,搞不掂。

不过嘛,关于建立照相机生产线的事儿,他直接就批准了。

到时候直接上报给到第一机械工业部那边,吕进雄肯定会知晓此事了。

后续的其他事,陈国华就没有跟进了。

有这么好的产品,只要电视台、人民报、公安部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不傻,就知道如何办了。

但,陈国华还是低估了大家对这一款照相机的热情。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陈国华陆陆续续接待了不少人。

由于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在即,所以整个京城都变得十分热闹了起来。

加上十月份的国庆大阅兵,那么对于京城的市民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儿。

正因为如此,不管是人民报、电视台等媒体,还是派出所、巡逻队等单位,他们都十分紧张。

前者是没想到陈国华会拿出这样好的照相机出来,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大福音。

由于记者需要扛着照相机到处跑,每次到地方之后,都需要面对不同光线的场景进行拍摄。

然后都需要进行各种条件才行,否则的话,很容易拍摄出不合格的照片。

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都急需要一款稳定性高、操作简单的照相机。

如果是进口的话,那就太贵了,不少单位都只能抠搜地买一两部照相机。

但现在北汽制造厂有了自己的高级单反,那还用说吗?

生产线赶紧建起来呀,没钱的话,他们这些单位可以借钱,没有材料或者缺设备的话,他们都可以去帮忙申请。

好家伙,面对这些热情的单位,段云平他们几位领导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只有陈国华十分无奈地躲了起来,让向叔宝他们去招待这些客人。

除了媒体层面的单位,国防、派出所等单位就更不用说了,甚至连一些研究机构也都跑过来下订了。

这天,津城照相机厂那边来了一位领导冯弘正,径直找到了段云平和陈国华,希望可以获得高级单反照相机的技术和生产设备。

作为潜在竞争对手,段云平自然是不想给对方技术和设备的。

反倒是陈国华笑呵呵地冲对方说道:

“没问题啊,冯书记,只要您可以给我们北汽制造厂换来二十名熟练技术工人或者十名大学生,那就没有问题。”

此话一出,段云平瞬间笑呵呵了起来,只有冯弘正瞪大了眼睛:

“小陈同志,你这不是打劫嘛?我上哪去给你找这么多人啊?”

作为交换条件,还得需要这么多人,就算是把他卖了,也找不到这么多人啊。

二十名熟练技术的工人,或者是十名大学生,咋可能嘛!

众所周知,现在已经是九月份了,之前七月份毕业的大学生,都已经全部瓜分完毕了。

根本不可能还有剩下的!

其实早在五五年的时候,倒是有不少青年下乡,但这些都是没有工作的青年啊,而不是大学生、中专生之类的。

毕竟后两类人才,那都是由国家分配工作的,不可能是无业游民。

一五计划是从五三开始的,二五计划则是从去年开始的。

换句话说,绝大部分青年,基本上都是在五三、五四年这几年,国家大力建设工厂的时间点,都找到了工作。

然而还剩下没有工作的人,肯定不会滞留在城市当中,都会被号召下乡去了。

二五计划开始,北方援助的三百多个项目,几乎都落地了。

可是这个时期,内地对方大学生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是非常迫切的。

冯弘正不可能给陈国华找来这么多大学生或者技术工人。

那就免谈咯!

“那很抱歉了,冯书记,您跟我们领导谈吧。”

陈国华撇撇嘴,变脸不要太快。

这一幕,落在冯弘正眼中,顿时错愕不已。

好家伙,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猛了吗?

一言不合就直接不谈了,淦!

目瞪口呆的冯弘正,直到陈国华离开了办公室,这才回过神来。

连忙指着陈国华,不敢置信地看向段云平道:

“段书记,这就是你们的下属?你就是这么管教的?”

后者呵呵笑了笑,没有解释的意思,而是跟对方商量了起来。

如果要技术的话,随时都可以拿走那些资料,生产设备的话,那就对不起了,慢慢等。

至于说技术培训什么的,那就更慢了。

反正短时间内来说,北汽制造厂,除了对人才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之外,其他的原材料、进口设备等物资,倒是不太需要了。

没办法啊,现如今的北汽制造厂,当然是阔气得很。

电视台、人民报、公安、国防等很多单位,都应承了北汽制造厂,所以真是要什么有什么。

就连大学生,也给陈国华匀来了二十人。

并不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大学生,相反他们还真的有不少。

但陈国华只需要七月份刚毕业的理工科大学生,文科什么的,坚决不收。

理工科的大学生,更好调教。

而文科大学生的话,他们只适合抓笔杆子,陈国华并不需要这样的人才。

整个材料科研所的团队又增加了不少人,但却都被分配到了晶圆制造和芯片制造这两个项目小组里面去了。

光学材料研究车间里,这天的陈国华召开了一次会议。

“现在大家都在这里,我就耽误大家十分钟的时间,简单说件事。”

众人全都屏气凝神地看着他,眼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此时的光学材料研究车间,除了章济川他们这二十五名北大的兼职学生之外,总共有七十一名全职研究员。

顾克铮、向叔宝和钱伯荣他们三大顾问,以及聂景忠、高裕民、顾毓珍、苏元复、陶延桥他们这个二十六名全职大学生团队。

还有王二虎和李大毛等十七位技术员和助理技术员,加上二十五名高中生和中专生等学徒工。

人员的增加,对于陈国华而言,管理的难度系数,会稍微跃升了一点点。

特别是他还需要盯着顾克铮这人,以及还关注从金陵来的十位学习光学技术的技术员等等。

仅仅只是一个光学材料研究车间,他的工作就非常多了。

因此,他的工作,并不轻松。

“现在我们的车间队伍又庞大了不少,但刚入职的十位大学生,他们什么都还不懂,所以需要三位顾问多帮忙带带他们”

“二是高级单反照相机的项目已经成为过去了,你们都不要再盯着这事儿了,接下来我们需要为扫描电子显微镜这个项目做技术积累了”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用于高分辨率微区形貌分析的大型精密仪器。

不说其他了,仅仅只是精密仪器四个大字,就知道它绝对是高科技了。

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国之重器了。

这玩意儿具有景深大、分辨率高、成像直观、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宽等特点。

总之,不是一般的难!

“给你们发下去的技术资料里面也有说,整个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包括镜筒、样品室、探测器、监控器、计算机主机、开关机按钮等组成.”

就这件事,陈国华说了不到五分钟,就分配完毕了。

整个研究车间,看似有七十一名全职和二十五名兼职人员。

但是分配任务之后,得,还真没多少人。

特别是章济川他们这些兼职人员,每天就仅有三四个小时的研究时间,仅此而已。

甚至遇到周一这个八节课的日子,那就更惨了。

当然了,周末的话,他们不想休息的时候,还是会来车间这边干活的。

对于这些大学生而言,与其在图书馆,还不如待在研究车间呢。

但不管怎样,兼职人员跟全职人员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分配完工作之后,陈国华就出去了。

物理研究所二部,他找到了王树迎这位领导。

“领导,我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

“这倒是奇了怪了,让你来我们二部这边你不来,今天反倒是主动来找我了。”

王树迎顿时觉得很奇怪,笑着说道:

“你说说看,我应该怎么帮你?”

对于陈国华这个年轻人,他是非常欣赏和喜爱的。

踏实努力又上进,才华横溢,在在很多领域都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天赋和实力。

所以即便对方没有来物理研究所二部这边帮他,他也十分乐意地帮助陈国华。

“是这样的,领导,我知道现在中科院等单位都非常忙碌,但我真的很想要制造运算器等元器件的设备,您也知道这些设备都很贵.”

陈国华当即便把他现在遇到的困难给说了出来。

眼下都九月份了,马云禄、周德龙、华居佐他们都已经陆陆续续地完成了摇臂钻床等几种机床设备。

然而他之前一直跟段云平提及的数控机床,却是一直都没有影子。

可不是他不努力或者技术不行,而是没有设备,人员也紧张。

现在好了,人员不算特别紧张,但就是缺乏设备。

运算器等元器件的制作设备,他是很想全部都给整一套。

只可惜,投资最少几百万,他可弄不来。

之前运回材料科研所的晶体管制造设备,目前也还在摆放着呢,还没来得及进行设备改进。

只有改进过后的晶体管制造设备,才能制造出陈国华想要的晶体管。

到哪个时候,才能更顺利地把那些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集成电路和连接器等等全部刻在芯片里面。

众所周知,这个时代的晶体管尺寸为几毫米,然而陈国华需要的晶体管大小,却必须是几微米或者是几纳米级别的。

然而这样的技术,在五九年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短期内来说,陈国华只能够培养相关研究员、技术员,先把现如今能生产几毫米的晶体管设备给支棱起来再说。

改进设备之后,再拿下几百微米的目标,接着再推进到几微米的目标。

嗯,稳步向前。

“所以你想让我们二部给你买这些设备吗?”

王树迎好笑地看着陈国华,反问道。

后者尴尬一笑,旋即脸皮厚了起来,讨好着表示道:

“领导,咱们之前不是有过很好的合作嘛,这一次,我们也是合作,您出设备和研究人员,我这边出技术、场地等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