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站在风口上(求月票)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353 字 2个月前

然后又说:“本院只是想问,赵学士你怎么与林泰来那种人走到一起的?”

赵志皋答道:“因为林泰来是近几年来,唯一愿意与我走得近,并且积极为我出谋划策的人。”

海瑞不禁陷入了深思,难道自己对待林泰来以貌取人,流于表面了?

时间紧迫,之后海瑞再次与魏国公、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会商过后,就将赵志皋举荐给了朝廷。

然后终于在十月中旬,征税开始后,朝廷加急诏书发到南京,升赵志皋为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巡抚应天府等处,也就是俗称的江南巡抚。

随即赵志皋迅速动身,启程前往苏州城,而林泰来也要跟着赵志皋回苏州。

主要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林大官人最看重的江南巡抚已经“到手”,其他就无所谓了。

比如席家那些人具体判几年流放到哪里,亦或临淮侯李言恭具体什么时候被罢职,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不用林泰来天天盯着关注。

赶紧跟着赵志皋衣锦还乡,大肆收割胜利果实更为重要。

而且秋收后农闲时间到了,按照这时代惯例,农闲时侯也是搞工程的时间。

心系家乡基建的林大官人,迫切想要返回家乡,为家乡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怕回去晚了,今年就没机会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了。

林泰来陪伴着赵巡抚,一路同舟而行。

赵巡抚回头看看消失在视野里的石头城,忍不住就问道:“现在应当可以说说,如何平定风波了吧?”

先前答应出任江南巡抚的前提就是,林泰来肯帮忙摆平这次抗税风波。

苏州府抗税一直是传统艺能,也盛产刁民,任何官员上任后遇到这样大面积的抗税舆情,都会感到非常棘手。

如果不是林泰来信誓旦旦的保证,赵志皋也不想趟这个浑水。

林泰来此时胸有成竹的说:“如果换在其他时间,就未必好办。

但是时势造英雄,站在当前这个风口上,猪都能.啊不,我的意思是这个巡抚并不难当。

第一步就是豁免钱粮,以此安抚人心!”

赵志皋转头就想对船舱外面喊一句,调头、回南京、辞职!

林泰来刚才所说的豁免钱粮,纯粹就是一句没用的屁话!

面对抗税风波,傻子都知道知道豁免钱粮最管用!

但这现实吗?你想豁免承担漕粮六分之一的苏州府钱粮,那小心朝廷先把你人头豁免了!

“赵公别急!听我说完!”林泰来连忙说,“如果我说的是,先豁免近十年所积欠钱粮呢?”

前文也介绍过,苏州府这地方税赋非常重,但也很难收齐,每年能收够定额七成就算合格了。

既然每年都收不齐,所以每年都有欠税,常年积累下来苏州府经常欠着朝廷几百万石。

每隔若干年,等欠税积累多到不可能被追缴回来的时候,朝廷往往就被迫无奈的豁免一次。

赵志皋并不是不通政务的小白,经过林泰来提醒后,很专业的抬头问道:

“上次朝廷豁免苏州府欠税是什么时候?”

林泰来答道:“万历三年时,江南巡抚与户部因为苏州府欠税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

当时相国张江陵为平息事端,做主豁免了苏州府历年所有欠税。”

赵志皋若有所思的说:“万历三年距今已经十年,如此说来也该再豁免一次了。”

林泰来说:“这十年间,苏州府怕不又是欠税几百万石了。

朝廷也清楚,这些欠税已经根本不可能追缴回来了,但若一直拖欠着不管,又会影响朝廷威信。

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由朝廷按照惯例,主动下诏豁免苏州府那几百万欠税,还能保全朝廷颜面,落一个善政名声。

而且赵公别忘了,如今内阁里面有两个苏州人,其中一个还是首辅。

所以说老大人这时候出任巡抚,就等于是站在了风口上,有一次奏请豁免欠税的机会,先以此安抚民心并不难。

然后再把济农仓拿到手,调动济农仓存粮来弥补一部分缺口,忽悠一下民众还是很容易的.”

越想越觉得有戏,赵志皋不禁睁大了老眼,不可思议的看林泰来,就像是看怪物。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人,家世也只是普通农户出身,怎么做到对朝廷运行机制了如指掌的?

一般普通人谁能这么清晰的回忆起万历三年的豁免,然后又敏锐的意识到,如今十年又是一个周期?

想起书评有个无锡书友说,受不了无锡人被苏州人欺负弃书。。我说看个不至于不至于啊,如果都这样敏感,这就没法写了。

另外继续求月票,不求不行啊,不求就掉名次!最近没有推荐,只能靠榜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