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逆风

雏鹰的荣耀 匂宮出夢 2139 字 1个月前

在多方努力之下,“罗马王曾遭遇刺杀,幕后凶手疑为奥尔良公爵”的新闻,很快就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当中流传开来,并且迅速地在各地蔓延。

虽然因为局势的动荡,各家报纸的发行已经几乎停顿,但自古以来,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一直都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哪怕没有所谓的传媒企业推波助澜,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也足可以极速传播。

对这桩新闻的讨论,逐渐成为了各家各户餐桌旁的热门话题,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应该至少有几分道理”;一部分人因为厌恶奥尔良公爵的所作所为,而宁愿相信这就是真的,而更多的人,则是出于看乐子的心理对此津津乐道,他们不在乎到底是罗马王倒霉还是奥尔良公爵倒霉,只要有一个大人物倒霉就行。

不管抱有何种心态,总而言之,在此刻原本就已经焦灼、压抑的局势之下,这一桩新闻犹如是投入湖中的石子,注定要激起巨大的波澜,超出它本身的法律范畴。

除了街头巷尾之外,在贵族院所在的卢森堡宫和国民议会所在的波旁宫,不断有人就这些话题涛涛不绝地康慨陈词,要么激烈攻击奥尔良公爵,要么激烈地为公爵辩护,讨论的热度甚至超出了议会本身的议题。

由于之前的重大事变,如今王国已经不复存在,议会本身也因为纷争而陷入到了分裂和瘫痪之中,保王党们虽然处于少数,但是他们坚决反对不久之前的造反;而国王的反对派们,在国王暗然下台之后也失去了共同的立场,转而因彼此的政治主张而迅速分裂成为了好几个派别,在讲坛上激烈交锋。

几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随着波旁王朝的谢幕,本届议会存在的法理性基础也已经摇摇欲坠,之所以它还处在“偶然存在”的状态,只是因为新一个政体还处在“难产”状态,所以不得不暂时保留住这个已经不合法的立法机关罢了。

同样,几乎人人都知道,无论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政体,在两院议会之间一定会出现一次大清洗,而谁能够幸存下来,就得看他们在风潮当中观风望色以及选边站队的本领了。

虽然有不少共和主义者们主张干脆就此建立共和国,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考虑这个方案,因为人们还对大革命初期腥风血雨的“共和国”心有余季,深怕又涌现出一位新的罗伯斯庇尔,所以还是希望继续保留君主政体。

共和主义者们虽然大声疾呼,但是实在势单力孤,迅速在论战当中被边缘化,君主派控制了两院的舆论。

那么到底应该谁来成为君主呢?

原本这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波旁王室被赶走之后,唯一有资格的王位觊觎者就是身为王室小宗的奥尔良支系,而且奥尔良公爵还对“打倒暴君”负有重大功绩,除了他以外谁也没有资格坐上这个王位,就算反对也无济于事。

但是,现在,格局似乎又不同了,还有另外一个看上去有资格的人,在巴黎城迟尺之外,随时等候祖国的召唤。

在这个现实的激励之下,波旁王室的支持者们、那些保王党的贵族,开始死命反对胆敢犯上作乱的叛逆,绝不愿意让这个篡位者称心如意;而其他反对奥尔良公爵所作所为的人,也看到了希望,纷纷转而站队到波拿巴家族这一边——当然,其中也有塔列朗亲王等人的暗中推波助澜。

不管怎样,在两位王位觊觎者的对峙当中,形势迅速地演变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争论不休却始终没有一个结果。

当然,“悬而未决”的结果,对两边来说痛苦程度并不一样。

对艾格隆来说,时间拖下去始终对自己有利,他反正在巴黎城外,随时摆出一副听从国民心愿的姿态,塔列朗亲王会为他继续招降纳叛;而对奥尔良公爵一方来说,情况大大不妙了,他现在的威望,全凭他用赶走国王的暴力来支撑,时间继续拖下去,那么他“篡位者”的名声就会越来越坐实,甚至连现在的资本都保不住了。

而就在这焦灼的时刻里,罗马王的指控,犹如是在反应池中投下了催化剂,迅速将原本就已经干柴烈火的政坛给点燃了。

乍一看,这确实有点像是政治抹黑,是罗马王在污蔑自己的对手。

但是,仔细一想,人们又不免有些将信将疑,毕竟就正常逻辑上来说,罗马王肯定不会玩那这种一眼就会被人戳穿的把戏,既然他敢于指名道姓,那就一定掌握了什么证据。

而接下来,桉件的细节开始一点一点地被爆出来,人们越发认为罗马王的指控确实是事出有因了——

刺客已经被活捉,罗马王还邀请了卓有名望的德-维尔福检察官来协助自己调查,而维尔福检察官在经过了缜密的调查取证之后,得出了一份报告,认为奥尔良公爵有极大可能参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