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可以说《一刀倾城》这样的反常规的结局,也就是好人死,坏人活的结局,更真实的同事,也更符合时下的很多影评人,或者媒体人的胃口。
在过去,可能一部烂片也可以欺骗观众走进电影院,还能把烂片的票房推到很高的位置。
但是时至今日,却已经很难很难。
为什么?
因为过去,看电影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消费。
自然而然地也导致了市场规模不大,自然而然地也会让电影的数量更少。
所以,那个时候,看电影不是观众选择电影,而是他们没什么可选择的。
影院一年到头也就那么些电影。
而大多数观众阅片的数量是有限的,自然而然地会喜欢看一些比较简单的电影。
或者说看一些粗糙的电影也能看的津津有味的。
可是现在不是了啊!
网剧,网大,电视剧,电影,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多部产出,看电影也早就不再是奢侈消费,而是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普通的消费。
于是,观众在看过了许多电影之后,渐渐地开始会分辨电影的好坏,会开始有选择的去看自己喜欢看的电影。
同样的,任何一种电影,看的多了,也都会产生疲劳。
比如时下的商业电影,可以说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是主流的那一套,正义得以伸张!
这当然不是说不好,主流价值观如此,本也应该如此。
那么为什么《一刀倾城》会显得特别呢?
周清泉在自己的个人专栏上这样写道:“《一刀倾城》是近年来,武侠电影的一个新的巅峰!
不是说这部电影的剧情有多么精彩,这部电影的打斗已经达到巅峰水准,也不是说这部电影的人物有多复杂,恰恰相反,这部电影的故事,可以说,并不算复杂,相反还很简单,人物的设定同样的不复杂,但是为什么我却对这部电影爱不释手?
因为这不是传统的武侠片,当然,传统的武侠也不敢像这部电影那么拍,最终,谭嗣同慷慨就义,大刀王五死于乱枪之下,反派袁世凯和奕亲王却依然潇洒地活着。
这明显的有违我们对大多数电影的认知。
怎么坏人活的好好的,好人却都死绝了呢?
可是《一刀倾城》不是这样的!
因为虽然是一部武侠,但是却是依托真实的历史背景,从这一点上来说,袁世凯不能死,至少不能死在王五的刀下,看到有人说《一刀倾城》怎么把袁世凯,奕亲王,谭嗣同都变成了武林高手了?
这就是电影啊!不能当成历史来看,但是却也不能当成纯粹的武侠电影来看。、
其次,我们来看看电影的背景。
开篇直接交代故事发展背景:“甲午战败后,满清政府向日乞和,割让宝岛,撤走黑旗军,宝岛子民愤慨莫名,自组义军大刀队,时为一八九五年……”
荒郊野外,大刀队队长王五舞刀扬威,仗义执言,对酒当歌:“黑旗军,力万均;杀外敌,保家国。挥不掉英雄泪,忘不了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树木映照,马队踏行,王五率大队刀兄弟计划炸毁日军弹药库。行动中,兄弟死伤惨重,王五血战逃出,看着火海中被日军惨杀的兄弟们,他悲痛万分纵身跳入深渊。身后,留下一代大侠无可奈何的绝望感叹:“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天下之大,何处有我王五容身之所?”
其实这样的开局本身就已经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雄浑、苍凉、悲壮!
王五弃刀跳崖,所幸逃过死劫。
在白石镇,为了从清兵和贼寇的战乱中救出灾民,他与谭嗣同、袁世凯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