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开始分组讨论,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讨论声。
过了一会儿,一组代表发言:“先生,我们设宽为 10 - x ,面积 y = x(10 - x) ,然后求导找极值。”
戴浩文鼓励道:“非常好,那咱们来求导看看。”
一番计算后,得出导数为 10 - 2x ,令其等于 0 ,解得 x = 5 。
戴浩文总结道:“所以当长和宽都为 5 时,面积最大。大家明白了吗?”
学子们齐声回答:“明白了!”
“那咱们再来看这道题。”戴浩文又写道:“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 = 20 - 2P ,其中 Q 为需求量,P 为价格。求价格为 5 时的需求弹性。”
这次学子们思考的时间更长了,戴浩文在教室里走动,不时听听各个小组的讨论,给予一些指导。
终于,有学子算出了结果:“先生,是 -2/3 。”
戴浩文点头:“很棒!那咱们来回顾一下这几道题,大家说说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什么心得?”
一位学子站起来说:“要先根据题目建立函数关系,然后求导。”
另一位学子补充道:“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找到关键的点。”
戴浩文微笑着说:“大家总结得都很好。接下来,咱们再看几道更复杂的题目。”
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半径为 r 的圆,其面积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求半径为 5 时面积的变化率。”
学子们迅速开始思考和计算。
戴浩文观察着大家的解题过程,不时指出一些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
算完这道题,又有:“有一个物体沿着曲线运动,其轨迹方程为 y = x3 - 3x + 1 ,求在 x = 1 处的切线斜率。”
学子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奋笔疾书,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