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0章 一碗雕胡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833 字 1个月前

斐潜微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非也,就是想到了些事情……』

这个烹煮的困难,并不是菰米稀少的原因。因为斐潜知道,再怎样的费工夫,也挡不住华夏人追求美食的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是菰米不好吃导致被后世遗弃么?也并不是。

菰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食用,虽说后世菰米已少被人作为粮食食用,但菰米的食用历史可追溯到周朝,并作为供帝王食用的六谷之一。

菰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同时,人体所需的十八种必需氨基酸齐全。

菰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米的2倍,味道比一般的米要香一些,有青草的芳香味。

至少斐潜现在吃起来,比起什么豆饭麦饭都要更好吃,但是为什么菰米到了后世就渐渐没有出现在华夏的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呢?

斐潜吃完了饭,然后又和黄月英说了几句闲话,布置了一下斐蓁的作业,便是出了后院,然后找到了管事,询问了一些相关于菰米的事情,才算是明白了菰米在后世不常见的原因。

菰米在成熟的时候是成熟一颗掉一颗……

同时菰米容易染病害,一旦染病,就长不出菰米来了……

不过染病的也能吃,只不过不是吃长出来的菰米了,而是吃菰的根茎,也就是斐潜在夏天吃的茭白……

也就是说长茭白的菰结不出菰米,而结菰米的菰长不出茭白。

二选一。

如此一来,斐潜就明白了。

后世的人为了收获较多的茭白,不断地选择那些易于被病菌感染而长成茭白的菰加以栽培,而原本那些没有染病的菰米就渐渐的被淘汰了。

这就有些意思了……

让管事走了之后,斐潜捏着下巴上的胡须,沉思了一会儿。

这个筛选的过程,菰米的演变,说明什么问题?

对于一个农耕社会,甚至大多数人类社会,稳定是第一位的。

稳定的食物来源,稳定的资源矿产,稳定的社会结构,稳定的晋升通道,一旦稳定被打破,整体社会必然会受到剧烈的震荡。

就像是当下。

斐潜一边思索着,一边慢悠悠的往议事厅走。

在有限的条件下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就像是长安旧城体系对于斐潜所设计的庞大的官僚系统而言,无疑显得过于狭小了一些。毕竟原本长安本城之中,几个宫城就占据了将近三分二,骠骑将军府就难免有些难以拓展。

那么是搭建一些楼台,搞些二层楼或是三层楼的房屋,来解决这个问题好,还是在城北之处,再开辟一块土地作为办公场所来更稳定?

显然多层建筑体系是后世的选择,而在当下大汉,还不如另外开辟一块土地来专门办公更方便一些。

当然,将左冯翊和右扶风的人都安置到地方上去,也是减少长安城中官吏过于集中的一个办法,只不过这样分出去之后,长安三辅的事情要到斐潜这里来就会过了一层,有时候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之下,做相对应的事情。而现在的官场,这个『有限条件下的稳定』,也是当下斐潜在内政当中首要面临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大多数的穿越者来说,似乎是找到一些历史上的成名人物,就可以甩手当掌柜了,但是在斐潜当下的实际之中,并不是如此。

荀谌,荀攸,庞统,诸葛,司马等人,放在任何一个郡县都没有问题,甚至说这些人即便是担任封疆大吏也问题不大,但问题是民生政务并不是像是游戏当中那样,一个地区只要放一个人就可以运作得起来的……

斐潜需要大量的官吏,去下沉到地方去。就像是后世的选择一样,宁可产出固定数量,可以控制的茭白,也不希望得到优良不一,不稳定的,也不确保数量的菰米。

看看司马一家子,从最初的一代牛人,到最后败坏成了一代牛头人,也就知道汉代当下和历史上晋代的人才品控机制有多么差了。

九品中正制,就是个狗屁。

在九品之前之前的汉代的官吏,虽然说各自有各自的天花板,但是也有改变阶级的途径,但是在九品之后就完蛋了,阶级固化得严严实实,动都没得动。

庶族、寒门的仕官之途,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察举是轮不到他们的,但是可以通过地方主管,甚至是中央大员的征辟,来打破这一层的天花板。

若是按照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把世家出身、精研经学的称为清流,认为高贵,把庶族出身,被迫只想靠法律、实务起家的人称为浊流,认为低贱,那么高贵永远高贵,低贱永远低贱,阶级就被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