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往日都是由内阁大学士或者翰林院拟定数道,呈给皇帝由圈定。
这次皇帝直接把心腹的两个大臣,都派去主持会试,这题目自然就由他亲自拟定。
宣德帝当皇子时在上书房读书,课业成绩也是不错的,何况他选的是人才,不是只会死读书的迂腐酸儒。
贡士们打开答题卷,写上自己的详细信息,祖宗三代的情况都写上。
“应殿试举人臣顾行晋,年二十岁,系湖南行省长泰府青田县人。由廪生应丙午……中试,今应殿试。曾祖父顾盛田,祖父顾禄,父顾颖青……”
将自己三代履历以及身份背景交代清楚后,顾行晋才抬头看执事官手中的考题。
殿试只考一道时务策,至于字数的话没有特别的规定,随性发挥,但考试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可以说是这么多年的考试中,题量是最少的一次。
顾行晋看着执事官手中的题目如下。
“制策曰:昔列圣之相继大一统而驭宇,立纲陈纪,礼乐昭明,当垂衣以治。何自弗宁,少壮尽行,内骚华夏,外戍八荒,牝马胎驹于行伍,旌旗连岁于边陲。此果好杀而有此欤,抑蛮貊欲窥而若是欤。观之往事,亦甚艰矣。今欲罢乘机,绝远戍,垂衣以治,又恐蛮貊生齿之繁,不数十年后为中国患。当此之际,似乎失今可乘之机,岂不为限。今兴止未判,其于乘机绝戍,孰可孰不可,尔诸文士论之以安内外,朕将亲览焉。”
这道题一看就是皇帝亲自出的题,上来就是一篇边防军事时务策。
主要的意思就是,讨论军事行动的时机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平衡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
和会试的第一道题差不多,那道题只是针对匈奴,这道题更是直指核心。
对于军队的弊端,顾行晋自然明白,大周朝国土面积不小,周边有不少接壤的小国,都有派军士驻扎。
大周的人口数量一直上不去,抽调太多青壮年参军的话,地里的农活只能靠老弱妇孺,农业生产自然就差了。
看来这三年与匈奴的边境战事,对于百姓和大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
顾行晋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已经到了,国不可重负的阶段了。
这么类似的题能走到殿试的考生,大家都是聪明人,对皇帝的意思都猜到了。